内燃机的出水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33116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402413.3

    申请日:2012-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2 F01P7/16 F01P2003/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出水部结构,能够降低伴随流路变更产生的冷却水流的压力损失。呈直线状形成有散热器流出通道(33w),所述散热器流出通道(33w)使冷却水从出水部(30)的与气缸盖(4)的冷却水出口(4w)对置的冷却水流入部(32w)向散热器(15)流出,从冷却水流入部(32w)相对于散热器流出通道(33w)斜着且呈直线状地形成有旁路通道(34w),所述旁路通道(34w)沿相对于散热器流出通道(33w)的水流(Wr)呈锐角的方向形成水流(Wb),在旁路通道(34w)的下游形成有恒温器壳体(35)。

    内燃机的出水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33116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02413.3

    申请日:2012-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2 F01P7/16 F01P2003/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出水部结构,能够降低伴随流路变更产生的冷却水流的压力损失。呈直线状形成有散热器流出通道(33w),所述散热器流出通道(33w)使冷却水从出水部(30)的与气缸盖(4)的冷却水出口(4w)对置的冷却水流入部(32w)向散热器(15)流出,从冷却水流入部(32w)相对于散热器流出通道(33w)斜着且呈直线状地形成有旁路通道(34w),所述旁路通道(34w)沿相对于散热器流出通道(33w)的水流(Wr)呈锐角的方向形成水流(Wb),在旁路通道(34w)的下游形成有恒温器壳体(3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