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53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576176.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和接合方法。接合装置(10)的电极单元(58)具有抵接部(64),该抵接部(64)设置有锥状外周面(80),通过将抵接部(64)插入到第一金属部件(14)的内部,该锥状外周面(80)与锥状受压面(46)接触。锥状外周面(80)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向接近抵接部(64)的轴心的方向倾斜。在向第一金属部件(14)和第二金属部件(18)施加加压力时,抵接部(64)的至少一部分为能够以使锥状外周面(80)沿着锥状受压面(46)的方式弹性变形的厚度。根据本发明,能够良好地接合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65346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576176.4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和接合方法。接合装置(10)的电极单元(58)具有抵接部(64),该抵接部(64)设置有锥状外周面(80),通过将抵接部(64)插入到第一金属部件(14)的内部,该锥状外周面(80)与锥状受压面(46)接触。锥状外周面(80)随着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向接近抵接部(64)的轴心的方向倾斜。在向第一金属部件(14)和第二金属部件(18)施加加压力时,抵接部(64)的至少一部分为能够以使锥状外周面(80)沿着锥状受压面(46)的方式弹性变形的厚度。根据本发明,能够良好地接合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48303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050952.9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焊接部形成结构和金属部件的接合方法。焊接部形成结构(10)形成将阀座(12)与气缸盖主体(16)接合的焊接部(20)。在开口周缘部(32)的内周面设置有从第二接合面(36)突出的凸部(58)、从第一起点部(64)延伸的第一锥形面(60)、和从第二起点部(66)延伸的第二锥形面(62)。当设凸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形成的角部的顶点与第一起点部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且设顶点与第二起点部的径向上的距离为B时,满足A>0、A≥B、B≥0全部的关系成立。另外,阀座的第一接合面和轴向所成的角度与第二接合面和轴向所成的角度相等。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能够将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良好地接合的焊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6534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576177.9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和接合方法。接合装置(10)具有通电加压头(62),该通电加压头(62)设置有与第1金属部件(14)的受压面(46)接触的抵接面(78),通过使用了通电加压头(62)的通电和加压,将第1金属部件与第2金属部件(18)接合,得到接合界面相对于受压面倾斜的接合体。抵接面具有能够向第1金属部件通电的电极部和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受压面中至少与接合界面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部分成为不与电极部接触的电极非接触部,绝缘部与电极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通电和加压时第1金属部件等产生挠曲等,由此能够使第1金属部件与第2金属部件良好地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48303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11050952.9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焊接部形成结构和金属部件的接合方法。焊接部形成结构(10)形成将阀座(12)与气缸盖主体(16)接合的焊接部(20)。在开口周缘部(32)的内周面设置有从第二接合面(36)突出的凸部(58)、从第一起点部(64)延伸的第一锥形面(60)、和从第二起点部(66)延伸的第二锥形面(62)。当设凸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形成的角部的顶点与第一起点部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且设顶点与第二起点部的径向上的距离为B时,满足A>0、A≥B、B≥0全部的关系成立。另外,阀座的第一接合面和轴向所成的角度与第二接合面和轴向所成的角度相等。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能够将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良好地接合的焊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03817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956875.1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的制造方法及车轮,能够抑制刚性降低。在芯体(32)形成为直线状的状态下,将芯体(32)插入轴承(34)的内筒(34a)中。在设置有轴承(34)的直线部(32a)的2个夹具插入孔(32e)分别插入夹具(JG),并分别通过2个治具(JG)的顶端施力,来分别弯折2个爪部(32f)。分别通过被折弯的2个爪部(32f)将内筒(34a)固定到直线部(32a)上。在对32个直线部(32a)分别进行将该轴承(34)固定到直线部(32a)上之后,在31个切口部(32b)处分别向内侧方向弯折芯体(32),使芯体(32)成型为32边形的形状,将一端侧的直线部(32a)的两个卡合突起(32j)分别插入并卡合于另一端侧的直线部(32a)的2个卡合孔(32k)。
-
公开(公告)号:CN1189895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310656.7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异种金属体的接合方法及热锻模具,适当地发挥异种金属体中所含的金属材料的特性,削减接合及热处理所需的成本及能量。将由析出硬化型耐热钢构成的第二金属体接合于由热作工具钢构成的第一金属体而成的异种金属体的接合方法包括:固溶化工序,将第二金属体加热至第一规定温度后进行急冷;接合/时效工序,在固溶化工序后将第二金属体和第一金属体在以规定的压力相互紧贴的状态下加热至第二规定温度,保持规定时间,由此将第二金属体和第一金属体固相扩散接合,对第二金属体进行时效处理;淬火工序,将异种金属体热施加至第三规定温度后进行冷却,由此对第一金属体进行淬火;以及回火工序,将异种金属体加热至热作工具钢的回火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653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576177.9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装置和接合方法。接合装置(10)具有通电加压头(62),该通电加压头(62)设置有与第1金属部件(14)的受压面(46)接触的抵接面(78),通过使用了通电加压头(62)的通电和加压,将第1金属部件与第2金属部件(18)接合,得到接合界面相对于受压面倾斜的接合体。抵接面具有能够向第1金属部件通电的电极部和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受压面中至少与接合界面的距离最短的最短部分成为不与电极部接触的电极非接触部,绝缘部与电极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在通电和加压时第1金属部件等产生挠曲等,由此能够使第1金属部件与第2金属部件良好地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9960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310989.X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异种金属体的热处理方法及热锻模具,适当地发挥异种金属体包含的金属材料的特性。在由热作工具钢构成的第一金属体(16)上接合由析出硬化型耐热钢构成的第二金属体(17)而成的异种金属体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化工序,将异种金属体加热至比热作工具钢的粗粒化温度低的第一规定温度而使第二金属体固溶之后,进行急冷而使第二金属体(17)析出硬化;时效工序,在固溶化工序之后将异种金属体加热至析出硬化型耐热钢的时效温度而保持时效温度;淬火工序,与时效工序连续,将异种金属体加热至比析出硬化型耐热钢的固溶温度低的第二规定温度之后进行冷却,对第一金属体(16)进行淬火;回火工序,将异种金属体加热至热作工具钢的回火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68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15013.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1D19/04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即使在夹角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工件加工得漂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折边加工方法中,将辊推压在凸缘上,所述凸缘从工件的边部以规定的初始立起角立起,并且使辊相对于凸缘在边长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将凸缘朝向比边部靠内侧的位置弯折。在判定工序中,判定作为工件的顶点部的内角的夹角是否为规定角度以下。弯曲工序包括将凸缘弯折至第一立起角的第一预弯曲工序、将凸缘弯折至第二立起角的第二预弯曲工序、以及将凸缘弯折成最终形状的正式弯曲工序。在判定工序中判定为夹角为规定角度以下的情况下,将面张力调整部中的第一立起角与第二立起角的差分设定得比常规部中的差分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