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08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670617.X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包括:底板(2),其在下侧配置有燃料箱(4);底板开口部(5),其开设在底板(2)中的泵单元(6)的上方位置;凹槽部(10),其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15),其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
公开(公告)号:CN113910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0626335.4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具备: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2),它们隔着通过车宽方向中心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CL1)配置于左右两侧,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棒状构件(20),其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2)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30),其固定于棒状构件(2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近旁;以及臂构件(40),其被支承构件(30)支承,并在端部设置有球窝接头(44)。臂构件(40)设置为球窝接头(44)位于相对于支承构件(30)在车宽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9108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0626335.4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具备: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2),它们隔着通过车宽方向中心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CL1)配置于左右两侧,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棒状构件(20),其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2)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支承构件(30),其固定于棒状构件(2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近旁;以及臂构件(40),其被支承构件(30)支承,并在端部设置有球窝接头(44)。臂构件(40)设置为球窝接头(44)位于相对于支承构件(30)在车宽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051972.2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的装置保护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后退的副车架更稳定地引导向下方,从而能够实现高压单元等保护对象装置的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车身的装置保护结构具有:滑块构件(30),覆盖在副车架(20)的后方配置于车身(1)的地板下的保护对象装置(40)的至少前表面部;以及安装构件(50),配置于副车架(20)的后端部(22)的后方,将滑块构件(30)安装于车身(1),滑块构件(30)具有面向车身(1)的前方且朝车身(1)的后方且下方倾斜的倾斜面(31a),安装构件(50)具有以与倾斜面(31a)相同的倾斜角度而形成并从后方抵接于倾斜面(31a)的加强面(51)。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63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670617.X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下部构造,其控制底板开口部的周缘的变形以抑制与在底板下方配置的部件的干涉。包括:底板(2),其在下侧配置有燃料箱(4);底板开口部(5),其开设在底板(2)中的泵单元(6)的上方位置;凹槽部(10),其在底板开口部(5)的车宽方向上的侧方沿车身前后延伸并向下方凹设;以及高刚性部(15),其配置在凹槽部(10)与底板开口部(5)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加强底板开口部(5)的周缘部(5a)。
-
公开(公告)号:CN213705325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656425.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托架结构,能够抑制外界传感器的破损或轴偏移等,从而能够加强对外界传感器的保护效果,在不需增加零件数量的条件下,可以提升传感器托架结构的品质。传感器托架结构适于通过托架将外界传感器安装在移动体。所述托架包括固定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面的负荷接收面,所述外界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固定面,所述负荷接收面在与所述固定面相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固定面朝向上方延伸,并且所述负荷接收面从所述外界传感器的最外侧朝向外部延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