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缓冲连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7751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061975.8

    申请日:2019-01-23

    Inventor: 吉野裕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使用特别的粘接剂,而将纤维复合材料和金属组合且能够目视确认初期的破损状态的鞍乘型车辆的缓冲连杆。在克服后缓冲件(15)的弹力而摆臂(17)摆动时施加负荷(F)的细长部件即缓冲连杆(40)为利用呈环状的纤维强化树脂(50)覆盖金属部件(60)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结构。利用薄膜状的粘接剂(52)将纤维强化树脂(50)粘接在金属部件(60)的表面。在金属部件(6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施加负荷(F)的支承部(61)。在两端部的支承部(61)之间形成金属部件(60)的厚度尺寸(T)比所述支承部(61)的厚度尺寸(Ta)小的凹部(C)和多个减重孔(62、65、66),利用纤维强化树脂(50)覆盖支承部(61)及凹部(C)的表面。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44846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80012152.7

    申请日:2013-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具有前面开口,并且能够抑制转向感觉发生变化,不易从前面开口看到内部结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车架(10);设置在车架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21)的头管(11);设置在头管上方并对前轮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24);覆盖头管的侧方周围的前罩(41);设置在前罩上方并在转向车把的把持部(25L,25R)侧和头管侧具有贯通孔(42a、42b),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的转向车把罩(42);在头管的前方设置在前罩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55),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导风壁(71),该导风壁在前罩内设置在前面开口的后方且头管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前面开口重叠。

    鞍乘型车辆的缓冲连杆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7751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061975.8

    申请日:2019-01-23

    Inventor: 吉野裕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使用特别的粘接剂,而将纤维复合材料和金属组合且能够目视确认初期的破损状态的鞍乘型车辆的缓冲连杆。在克服后缓冲件(15)的弹力而摆臂(17)摆动时施加负荷(F)的细长部件即缓冲连杆(40)为利用呈环状的纤维强化树脂(50)覆盖金属部件(60)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结构。利用薄膜状的粘接剂(52)将纤维强化树脂(50)粘接在金属部件(60)的表面。在金属部件(6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施加负荷(F)的支承部(61)。在两端部的支承部(61)之间形成金属部件(60)的厚度尺寸(T)比所述支承部(61)的厚度尺寸(Ta)小的凹部(C)和多个减重孔(62、65、66),利用纤维强化树脂(50)覆盖支承部(61)及凹部(C)的表面。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44846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80012152.7

    申请日:2013-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具有前面开口,并且能够抑制转向感觉发生变化,不易从前面开口看到内部结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车架(10);设置在车架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21)的头管(11);设置在头管上方并对前轮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24);覆盖头管的侧方周围的前罩(41);设置在前罩上方并在转向车把的把持部(25L,25R)侧和头管侧具有贯通孔(42a、42b),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的转向车把罩(42);在头管的前方设置在前罩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55),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导风壁(71),该导风壁在前罩内设置在前面开口的后方且头管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前面开口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