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068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67111.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向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的光学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涉及蛋白酶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正负电荷连接吸收峰匹配的金纳米棒和黑洞淬灭剂BHQ‑3,金纳米棒的共振能量向BHQ‑3分子转移,实现能量的抑制,构成rPRET光学探针。将该探针加入偶氮还原酶中,偶氮还原酶便会切断BHQ‑3分子中的偶氮双键,实现能量的恢复。利用暗场显微镜和光栅光谱仪可实时观察到其能量的抑制与恢复进而实现对偶氮还原酶的实时监测。由于偶氮还原酶能轻易的切断偶氮双键,因此本发明的探针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极限能达到纳摩尔量级。本发明检测过程中无需对偶氮还原酶进行荧光标记,不存在光漂白和背景信号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53879.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单细胞进行微手术的系统和方法,属于纳米光子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锥形光纤放置在距离待处理细胞小于等于10μm的位置,对光纤通入激光,至待处理细胞的细胞膜出现孔洞;所述待处理细胞中内吞有金纳米棒;所述激光的波长和所述金纳米棒吸收峰的波长相匹配。本发明通过激光激发待处理细胞中摄入的金纳米棒产生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引起温度升高,使待处理细胞发生膜穿孔,实现细胞群中单个细胞的高精度膜穿孔,这里的高精度指能够对一个细胞实现微米级打孔,该精度达到亚细胞尺度,既不影响周围细胞也不影响同一细胞不被照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3894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60267.3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藻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本发明中硅藻机器人在光镊系统施加的环形光捕获势阱的作用下发生可控旋转,由于硅藻机器人的快速旋转从而带动周围液体的流动,基于硅藻机器人特殊的形状,可以将微粒收集到硅藻机器人身上从而达到对微粒的移除效果。同理接下来又使用硅藻机器人对活性良好的形状各异的细菌进行可控的移除。此外硅藻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对微粒和细菌进行有效的移除,且当微粒和细菌移除后硅藻机器人还可以重复使用。使用硅藻机器人不但能实现对微纳米尺寸的粒子的移除还能实现对细菌的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2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61345.9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25 , G01N21/47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颗粒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细菌释放物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单颗粒纳米探针,由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金纳米棒(AuNRs)和黑洞淬灭剂BHQ‑3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单颗粒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单颗粒纳米探针可用于实时检测或远距离检测单个细菌酶释放的生物振荡,克服了标记式、接触式探针对样品的损害与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25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1061345.9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25 , G01N21/47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颗粒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细菌释放物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单颗粒纳米探针,由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金纳米棒(AuNRs)和黑洞淬灭剂BHQ‑3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单颗粒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单颗粒纳米探针可用于实时检测或远距离检测单个细菌酶释放的生物振荡,克服了标记式、接触式探针对样品的损害与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7561.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5/0793 , C12N13/00 , C12M1/00 , C12M1/24 , C12M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调控的细胞隧道纳米管振荡器及其应用,属于神经调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细胞隧道纳米管振荡器通过激光对光势阱的不断扫描,使得二氧化硅微球带动细胞隧道纳米管不断震荡,从而使得神经细胞的骨架蛋白通过不断解聚和聚合重构,进而诱导神经细胞极化和神经突起生长。本发明所述神经调控的方式具有灵活可控、精准快速的特点,在调控神经元活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相关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067111.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向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的光学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涉及蛋白酶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正负电荷连接吸收峰匹配的金纳米棒和黑洞淬灭剂BHQ‑3,金纳米棒的共振能量向BHQ‑3分子转移,实现能量的抑制,构成rPRET光学探针。将该探针加入偶氮还原酶中,偶氮还原酶便会切断BHQ‑3分子中的偶氮双键,实现能量的恢复。利用暗场显微镜和光栅光谱仪可实时观察到其能量的抑制与恢复进而实现对偶氮还原酶的实时监测。由于偶氮还原酶能轻易的切断偶氮双键,因此本发明的探针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极限能达到纳摩尔量级。本发明检测过程中无需对偶氮还原酶进行荧光标记,不存在光漂白和背景信号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253879.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单细胞进行微手术的系统和方法,属于纳米光子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锥形光纤放置在距离待处理细胞小于等于10μm的位置,对光纤通入激光,至待处理细胞的细胞膜出现孔洞;所述待处理细胞中内吞有金纳米棒;所述激光的波长和所述金纳米棒吸收峰的波长相匹配。本发明通过激光激发待处理细胞中摄入的金纳米棒产生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引起温度升高,使待处理细胞发生膜穿孔,实现细胞群中单个细胞的高精度膜穿孔,这里的高精度指能够对一个细胞实现微米级打孔,该精度达到亚细胞尺度,既不影响周围细胞也不影响同一细胞不被照射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19784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0710440.0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微型马达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由三角褐指藻和壳聚糖溶液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含有细胞的微环境中实现生物威胁物的非侵害移除,杀菌率能够达到约98%,而且在实现高效杀菌的同时不会影响细胞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9784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10440.0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微型马达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由三角褐指藻和壳聚糖溶液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修饰的光流体力微马达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含有细胞的微环境中实现生物威胁物的非侵害移除,杀菌率能够达到约98%,而且在实现高效杀菌的同时不会影响细胞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