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全光偏振图像变换与复用加密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00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01728.1

    申请日:2024-03-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表面全光偏振图像变换与复用加密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马吕斯定律得到广义的偏振投影定律,所述广义的偏振投影定律可以计算庞加莱球球面上偏振态之间的偏振投影关系;庞加莱球路径编码的超表面全光图像变换与处理;基于全庞加莱球的超表面图像偏振信息复用加密。本发明不仅大幅提升了光学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也极大地扩展了超表面技术在图像防伪与加密方面的应用范围,标志着信息安全和光学处理技术领域的重要进步。

    一种基于电偶极子辐射模型的任意取向磁化场的产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1682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811283444.5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偶极子辐射模型的任意三维取向磁化场的产生方法,包括聚焦透镜和特定空间取向振荡的两个电偶极子,根据电偶极子天线辐射理论计算得到远场空间任意处两个所述的电偶极子的辐射电场;根据透镜函数,通过所述辐射电场逆向推导得到所述聚焦透镜入瞳处的入射光场,根据所述入射光场,借助Debye矢量衍射理论计算得到聚焦光场,所述聚焦光场通过反法拉第效应计算得到相应取向的磁化场。本发明能够产生亚波长尺度下任意三维空间取向的磁化场,且在磁化场半高全宽空间范围内,磁化场取向纯度可达93%以上。这将为微纳空间尺度局域磁化行为的系统观测以及多维全光磁存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无荧光标记的光学定位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812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539311.0

    申请日:2020-06-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荧光标记的光学定位成像方法,由于利用激发光束改变待测样品的折射率,让待测样品的响应光谱发生移动,进而使待测样品进入预设共振模式散射出响应光束,最后根据采集响应光束的散射信号并对其进行转换,完成对待测样品的二维图像构建,本申请基于的是非线性散射特性的光学定位成像技术,具有远场成像、高分辨率、高稳定性、无光漂白以及可逆性等优点;此外,由于本申请在光学定位成像的整体实施过程中并不会对待测样品有任何荧光标记处理,即不会让待测产品发生不可逆损伤,安全可靠性极高。

    平面衍射透镜、平面衍射透镜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40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18366.X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秦飞 雷健 李向平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平面衍射透镜、平面衍射透镜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能够透光的基底及不透光的金属薄膜,金属薄膜具有基底两侧且对称分布的半环带组,位于基底一侧的半环带组与位于基底另一侧的半环带组之间有切角,两组半环带组均包括若干层同心椭圆半环带,相邻两层同心椭圆半环带间均间隔一层能够透光的空气层。该平面衍射透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经过该平面衍射透镜光束能够在焦平面产生均匀亚波长横向光针光场(线光源)。

    大容量多维光存储读写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44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0773126.5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容量多维光存储测试系统,包括:飞秒激光器、滤波单元、第一反射镜、光强衰减器、第二反射镜、空间光调制器、光开关、4f系统、偏振单元、二向色镜、显微物镜、滤光片、聚焦透镜、多模光纤、雪崩光电二极管、第一信号传输线、数据采集卡、第二信号传输线、终端、第四信号传输线。本发明通过获取飞秒激光器输出的波长信息、空间光调制器加载到光斑上的相位信息、偏振单元将线偏振光变成圆偏振光的偏振信息,将传统光存储测试系统变成多维光存储测试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单个记录点上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得存储容量得到巨大提升。

    多晶硅太阳电池光吸收增强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0138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49822.0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张轶楠 李向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晶硅太阳电池光吸收增强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光吸收增强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多晶硅绒面结构、介质纳米薄膜以及介质纳米小球,其中,所述介质纳米薄膜位于所述多晶硅绒面结构的绒面一侧,所述介质纳米小球单层分布于所述介质纳米薄膜的表面。该介质纳米小球对入射光角度不敏感,在宽广谱范围内能够对太阳光进行前向散射,增强电池对光的捕获,且介质纳米小球与介质纳米薄膜的配合使用,弥补了现有微米尺度绒面结构技术的光捕获能力较弱的劣势。另外,本发明的单层介质纳米小球集成方法简单,与现有的多晶硅绒面技术兼容性好,能够实现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种基于复合扫描改进三维微纳结构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8355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42250.0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扫描改进三维微纳结构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在衬底上涂上光刻胶;根据光刻胶的曝光需求对激光光源发射的光信号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激光束先穿过二维振镜,再通过物镜聚焦于光刻胶中的指定位置;将待加工的三维结构模型沿纵轴方向拆分成若干个二维平面;将所有的组合成三维模型结构的点的空间坐标信息导入到加工平台的控制系统;微移平台在控制系统预设的运动轨迹下移动,光刻胶在激光束照射下按照平台的运动轨迹进行曝光;在微移平台沿预设好的轨迹运动的同时,二维振镜按另外设置的振动方式振动,即聚焦在光刻胶里的光斑的曝光轨迹由二维振镜振动轨迹和三维微纳微移平台移动轨迹相叠加所组成。

    一种亚波长空间尺度内任意取向能流的产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470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480720.9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波长空间尺度内任意取向能流的产生方法,在4π聚焦条件下,通过调节三组相向传播的入射光的偏振态与位相分布,在聚焦空间中实现了电场与磁场的解耦合,即实现电场与磁场的独立调控,通过调节三组入射光的振幅权重因子,实现了光场能流取向的空间三维任意可调,最后,通过控制4π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有效提升了能流空间取向的取向纯度,并将能流的空间分布压缩至亚波长空间尺度,这将为小空间尺度光散射和光力应用领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超表面彩色矢量复振幅全息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970978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103736.4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表面彩色矢量复振幅全息元件,包括面内转角与面内位移量都自由可调的双金属纳米棒单元结构;铝‑二氧化硅‑铝超构光栅结构在可见光范围所产生的偏振选择型衍射效率增强效应;单元结构内两个金属纳米棒面内位移量之和对衍射光相位信息的线性调制关系,两个金属纳米棒旋转角之差对衍射光振幅的正弦型调制关系,两个金属纳米棒旋转角之和对衍射光偏振方向的线性调制关系;基于超构光栅固有色散,利用相位偏移量在衍射级上实现彩色全息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超表面彩色矢量复振幅全息元件具有制备控制精度要求低、结构简单、调控自由度多等优点,具有同时控制光波相位、偏振、振幅与频率四个参数的强大功能。

    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827945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0106621.6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新型防伪技术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包括构成超表面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纳米棒的超构分子结构;金属‑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所产生的偏振选择型衍射效率增强效应;超构分子内垂直的两金属纳米棒之间的局部位移对偏振态相位的线性调制方式,相邻超构分子之间的全局位移对波前总体相位的线性调制方式,以及金属纳米棒转角对偏振态振幅比例的线性调制方式。本发明公开的位移编码型超表面矢量全息元件具有制备控制精度要求低、结构简单、宽入射角度宽工作频段、无色散等优点,能够对具有任意形式的相位和偏振态空间分布的波前进行调控,大大增强了全息防伪与加密技术的安全级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