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11634.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界面全介质薄膜的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包括基底,在该基底上依次镀制的高反射膜层、剩余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高反射膜层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交替叠加构成,且所述高折射率薄膜层与低折射率薄膜层之间设有折射率连续界面层,该折射率连续界面层的折射率由高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向低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连续过渡而成。本发明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利用连续界面激发泄露模共振,可以实现随机偏振入射光的‑1级衍射效率在40‑100纳米带宽内大于99%,最高可达99.95%,在高能光谱合束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压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7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0803.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J9/02
Abstract: 一种利用SPR增强非线性效应的光学相位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不同相位的相干光束形成干涉,产生基频光干涉条纹图像;以共振角入射到斜面镀有金膜的Kretschmann结构,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减小反射光强度,提高非线性转换效应;滤除反射光中基频光,采集高次谐波的干涉条纹图像或功率数据进行干涉鉴相。本发明将相位差信息转换为光学非线性信息,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进行非线性效应的增强,完成对非线性效应的增强,相位检测能力被二次方和三次方放大,达到增强干涉图像亮纹与暗纹的对比度、提升了相位测量的精度与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9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45525.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寻找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显著性特征方法,具体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采集临床就诊患者的中医和西医信息,对信息预处理,构建膝骨关节炎特征数据集;S2.利用自编码器的特征降维特性去训练编码器学习膝骨关节炎的风险性特征;S3.使用6种现有的特征选择算法对膝骨关节炎特征数据集进行特征排序;S4.利用SVM分类器训练模型;S5.取出6种算法结果中高频出现的特征,并对比自编码器与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对于选择风险性因素的效果。本发明筛选出的风险性因素可为中医诊断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构建更为准确可靠的疾病辨识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9996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445525.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H50/20 , G16H50/30 , G16H50/70 , G06F18/2411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寻找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显著性特征方法,具体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采集临床就诊患者的中医和西医信息,对信息预处理,构建膝骨关节炎特征数据集;S2.利用自编码器的特征降维特性去训练编码器学习膝骨关节炎的风险性特征;S3.使用6种现有的特征选择算法对膝骨关节炎特征数据集进行特征排序;S4.利用SVM分类器训练模型;S5.取出6种算法结果中高频出现的特征,并对比自编码器与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对于选择风险性因素的效果。本发明筛选出的风险性因素可为中医诊断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构建更为准确可靠的疾病辨识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611634.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界面全介质薄膜的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包括基底,在该基底上依次镀制的高反射膜层、剩余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高反射膜层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交替叠加构成,且所述高折射率薄膜层与低折射率薄膜层之间设有折射率连续界面层,该折射率连续界面层的折射率由高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向低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连续过渡而成。本发明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利用连续界面激发泄露模共振,可以实现随机偏振入射光的‑1级衍射效率在40‑100纳米带宽内大于99%,最高可达99.95%,在高能光谱合束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压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