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97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72947.3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B8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操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镊系统的介质纳米颗粒的组装与固定方法。本发明在传统光镊系统对微纳米尺度物体的可操控基础上,采取增加激光功率和物镜数值孔径的方法,实现对高折射率介质纳米颗粒的组装。通过优化激光功率以及激光势阱的位置,并利用介质纳米颗粒的光热效应,使介质纳米颗粒附着于衬底并可永久固定,也为更复杂而精确的复合纳米结构构建提供了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光镊技术难以操纵高折射率介质纳米颗粒以及难以将所操控颗粒固定这两个难题,组装工艺新颖,可控性及精确度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此技术的运用将在新型复合纳米结构的构建以及相关纳米光子学效应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7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187916.9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单颗粒光谱电调谐平台及制备、调控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根据全干转移法将氮化硼从第一胶带上剥离转移至第一PDMS上,再从第一PDMS上转移至金叉指电极上,得到绝缘层;根据全干转移法将层状材料从第二胶带上转移到第二PDMS上,再将层状材料作为导电层从第二PDMS上转移并覆盖至绝缘层上,得到层状材料异质结;将纳米颗粒胶体溶液进行稀释并滴到层状材料异质结上进行加热,得到纳米颗粒异质结衬底;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将金线连接金叉指电极与印刷电路板的导孔,制备得到单颗粒光谱电调谐平台。本发明能够简单便捷地制备电调谐平台,制备得到的电调谐平台能够对纳米颗粒进行动态光谱调控,可广泛应用于光电调控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87916.9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单颗粒光谱电调谐平台及制备、调控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根据全干转移法将氮化硼从第一胶带上剥离转移至第一PDMS上,再从第一PDMS上转移至金叉指电极上,得到绝缘层;根据全干转移法将层状材料从第二胶带上转移到第二PDMS上,再将层状材料作为导电层从第二PDMS上转移并覆盖至绝缘层上,得到层状材料异质结;将纳米颗粒胶体溶液进行稀释并滴到层状材料异质结上进行加热,得到纳米颗粒异质结衬底;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将金线连接金叉指电极与印刷电路板的导孔,制备得到单颗粒光谱电调谐平台。本发明能够简单便捷地制备电调谐平台,制备得到的电调谐平台能够对纳米颗粒进行动态光谱调控,可广泛应用于光电调控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03356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21152.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K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S2、VO2的测温平台及其构建方法、使用方法,所述测温平台包括Al2O3基板,在Al2O3基板上沉积有VO2薄膜,VO2薄膜上附着有WS2薄片,在WS2薄片上搭载介质纳米颗粒,本发明根据VO2薄膜的相变特性,获得VO2薄膜的电阻-温度曲线,以此作为纳米颗粒团簇的光热测量标尺,检测光入射引起的纳米颗粒团簇的额外温度增量,检测结果不受纳米颗粒和检测环境的影响,准确性和精度高,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3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1518.4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像素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像素点包括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纳米颗粒的核为氨基化的全介质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纳米颗粒的壳为电致变色导电聚合物;所述全介质纳米颗粒包括硅纳米颗粒、锗纳米颗粒、碲纳米颗粒、砷化镓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首次将纳米的导电聚合物包覆全介质纳米颗粒作为纳米像素点,并通过光镊系统精准操控进行纳米像素点的图案化排布,再通过电化学手段多路调控其光学响应,刷新速度快,对比度高,能耗低,无热效应。所制备的微显示器件在高度集成的光电调控、显示器件或高密度信息编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80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20051.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交叉注意力扩散模型的超原子结构设计方法、产品、介质及设备,涉及纳米结构设计领域。本发明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获取原始数据集;通过残差神经网络训练散射光谱正向预测模型;通过交叉注意力扩散模型搭建以光谱为输入、结构图像为输出的逆向设计模型,使得生成结果具有更高质量、自由度和精度;通过正向模型协同交叉注意力扩散模型筛选最优超原子结构,能够提高生成结构的准确率。本发明使用交叉注意力机制结合乘法嵌入的方式,提高了交叉注意力扩散模型在结构设计上的质量和准确率;利用交叉注意力扩散模型高自由度的特点,通过正向预测模型和逆向设计模型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超原子结构的高精度逆向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41112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07789.1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L31/0336 , H01L31/0352 , H01L31/0224 , H01L31/109 , H01L31/18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层状材料光电探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层状阵列化TMDC(少层过渡金属硫族化物)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层状阵列化TMDC异质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状TMDC和第二层状TMDC;所述第一层状TMDC具有纳米阵列结构。本发明的异质结中,第一层状TMDC具有的阵列结构,提高了层状TMDC的光学增强效应;同时,光学增强效应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以及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进而使得由层状阵列化TMDC异质结构建的光电探测器具有较高的光响应度和较快的响应时间;另外,在不同偏振下纳米阵列结构的光学共振具有差异,同样在进行光电探测时,丰富了光电探测器的偏振敏感探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3356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921152.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K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S2、VO2的测温平台及其构建方法、使用方法,所述测温平台包括Al2O3基板,在Al2O3基板上沉积有VO2薄膜,VO2薄膜上附着有WS2薄片,在WS2薄片上搭载介质纳米颗粒,本发明根据VO2薄膜的相变特性,获得VO2薄膜的电阻‑温度曲线,以此作为纳米颗粒团簇的光热测量标尺,检测光入射引起的纳米颗粒团簇的额外温度增量,检测结果不受纳米颗粒和检测环境的影响,准确性和精度高,应用广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