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177C

    公开(公告)日:1993-06-09

    申请号:CN88107952

    申请日:1988-11-19

    Abstract: 一个充电电池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无水电解液,其中,正电极包括一个钠-钴氧化物作为主要成份,负电极由含有钠合金,例如钠/铅或钠/锡合金,碳材料和粘合剂的合成物组成,无水电解液由钠盐和醚化合物组成,正、负电极由一种方法备制,其中,粘合剂膨胀或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膨胀或溶解的粘合剂与碳材料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与钠合金或钠-钴氧化物直接混合或去掉有机溶剂后再混合。

    充电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105A

    公开(公告)日:1989-10-04

    申请号:CN88107952

    申请日:1988-11-19

    Abstract: 一个充电电池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无水电解液,其中,正电极包括一个钠-钴氧化物作为主要成分,负电极由含有钠合金,例如钠/铅或钠/锡合金,碳材料和粘合剂的合成物组成,无水电解液由钠盐和醚化合物组成,正、负电极由一种方法备制,其中,粘合剂膨胀或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膨胀或溶解的粘合剂与碳材料混合,然后将该混合物与钠合金或钠-钴氧化物直接混合或去掉有机溶剂后再混合。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2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3258.5

    申请日:2017-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集电体以及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及粘合剂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特征为: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体积基准的累积粒度分布中的50%粒径D50为1~9μm的人造石墨与D50为1~9μm的钛酸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人造石墨与钛酸锂的合计质量中的钛酸锂的比率为10.0~20.0质量%。此负极及使用此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也可发挥优异特性。

    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50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80033302.8

    申请日:2012-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C01B32/20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对碳材料直接流通电流,使该碳材料发热而石墨化的工序,该碳材料为将有机系碳原料在800℃以上且1500℃以下热处理后粉碎而得到的,压缩到1.4g/cm3密度时的压实粉体电阻值为0.3Ωcm以下、休止角为20°以上且50°以下、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得到的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中的D90为120μm以下,石墨化后的碳材料的通过X射线衍射法得到的(002)面的平均晶面间距d002为0.3354nm以上且0.3450nm以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杂质的混入少,作为稳定性优异的高品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是有用的。

    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5022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280033284.3

    申请日:2012-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4 C01B32/20 H01M4/587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对压缩到1.4g/cm3密度时的压实粉体电阻值为0.4Ωcm以下、休止角为20°以上且50°以下、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得到的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中的D90为120μm以下的碳材料直接流通电流,使该碳材料发热而石墨化的工序,石墨化后的碳材料的通过X射线衍射法得到的(002)面的平均晶面间距d002为0.3354nm以上且0.3450nm以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杂质的混入少,作为稳定性优异的高品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是有用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