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中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729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317178.8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中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中毒催化剂由复合氧化物载体、贵金属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组成,该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明显的大孔结构,大孔孔道内和表面沉积多组分贵金属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含量较低,在保证催化活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实施例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的催化下,氯苯在232℃达到100%转化率,在二氧化硫存在的条件下,甲苯在211℃达到100%转化率,具有优良的低温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抗硫中毒性和抗氯中毒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一种冶金烟气中CO、VOCs、NOx和卤化氢协同净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0593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0289348.7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冶金烟气中CO、VOCs、NOx和卤化氢协同净化方法及装置,属于环境保护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冶金烟气经过脱硫处理之后,进行脱氯脱氟,去除烟气中的卤化氢,然后将所得脱卤化氢烟气进行换热升温,实现第一段升温,升温后的烟气进行催化氧化,脱除CO和VOCs,且借助催化氧化放热效应提升烟气的温度,实现第二段升温,使烟气温度达到合适的SCR反应温度,从而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对NOx进行净化,同时,本发明对SCR反应后热量进行回收,将SCR反应所得脱硝烟气与脱卤化氢烟气进行换热,降低脱卤化氢烟气换热所需热量,实现了烟气中CO、VOCs、NOx和卤化氢的协同净化。

    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0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10909319.1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所述非贵金属催化剂由载体、活性组分和催化助剂组成,所述活性组分和催化助剂负载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载体为多孔SiO2‑Al2O3,所述活性组分为Co3O4、MnO2、CeO2和La2O3;所述催化助剂包括MgO和/或ZrO2。本发明以多孔SiO2‑Al2O3为载体,以Co3O4、MnO2、CeO2和La2O3作为活性组分,配合本发明的催化助剂,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效率,且催化剂选择性好,催化剂活性温度窗口宽,催化剂起燃温度低,可有效催化液氮洗尾气中低浓度可燃组分的缺氧燃烧。本发明的催化剂不含贵金属,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一种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131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94782.3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涉及能源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能够将磨煤机出口气体经除尘、降温和吸附塔脱水后,经换热器加热与合成气在催化反应器中低温催化燃烧反应,回收释放的热量用于煤粉干燥,循环气和部分催化反应床出口气混合保证磨煤机入口气体流量的恒定以及热值平衡,同时节约的合成气可用于生产合成氨,提高氨产量,经济价值高。本发明提供的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能够减少热辐射损耗量,节能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废轮胎全量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1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247930.8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轮胎全量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采用气化剂对废轮胎进行气化,得到合成气和气化渣;气化的温度≥1100℃;将所述合成气进行冷凝,得到液态Zn和不凝合成气,不凝合成气包括H2和CO;将气化渣浸渍于氨水中进行浸出,得到浸出液;将所述浸出液依次进行气提和固液分离,得到混合金属矿,所述混合金属矿包括Ni(OH)2和Cu(OH)2。本发明采用高温气化后结合冷凝、氨浸金属和气体的混合化学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气化废轮胎,且能够高效回收Zn、Ni、Cu等有价值的重金属,并能够对气化后产生的不凝合成气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实现废轮胎全量资源化处理。

    一种抗中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72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7178.8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中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中毒催化剂由复合氧化物载体、贵金属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组成,该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明显的大孔结构,大孔孔道内和表面沉积多组分贵金属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含量较低,在保证催化活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实施例结果显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的催化下,氯苯在232℃达到100%转化率,在二氧化硫存在的条件下,甲苯在211℃达到100%转化率,具有优良的低温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抗硫中毒性和抗氯中毒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抗中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一种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1131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894782.3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涉及能源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能够将磨煤机出口气体经除尘、降温和吸附塔脱水后,经换热器加热与合成气在催化反应器中低温催化燃烧反应,回收释放的热量用于煤粉干燥,循环气和部分催化反应床出口气混合保证磨煤机入口气体流量的恒定以及热值平衡,同时节约的合成气可用于生产合成氨,提高氨产量,经济价值高。本发明提供的粉煤气化磨煤工段煤粉干燥节能方法能够减少热辐射损耗量,节能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降低高速公路周围地表臭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01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384247.0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高速公路周围地表臭氧的方法,属于环境污染物净化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分解催化剂、拟薄水铝石、硝酸和水混合后球磨,得到浆料;所述臭氧分解催化剂包括金属氧化物;将所述浆料喷涂在未经抛光的高速公路隔离带上。本发明利用臭氧分解催化剂,尤其是针对高原环境下紫外线强度较高发生反应以及在光照条件下的汽车尾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臭氧,对高速公路周围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046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909319.1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所述非贵金属催化剂由载体、活性组分和催化助剂组成,所述活性组分和催化助剂负载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载体为多孔SiO2‑Al2O3,所述活性组分为Co3O4、MnO2、CeO2和La2O3;所述催化助剂包括MgO和/或ZrO2。本发明以多孔SiO2‑Al2O3为载体,以Co3O4、MnO2、CeO2和La2O3作为活性组分,配合本发明的催化助剂,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效率,且催化剂选择性好,催化剂活性温度窗口宽,催化剂起燃温度低,可有效催化液氮洗尾气中低浓度可燃组分的缺氧燃烧。本发明的催化剂不含贵金属,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废气催化氧化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3140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142546.7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废气催化氧化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包括基体、载体和活性组分,其中基体为蜂窝状堇青石,载体为CeO2‑ZrO2复合物或CeO2‑ZrO2‑R复合物(R为La2O3、Co3O4、Y2O3和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为MnO2和RuO2,基体上进一步还负载有助剂WO3‑TiO2。本发明的催化剂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催化效率高,可使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废气完全转化,且高温稳定性好,抗烧结和抗积碳能力强,还具有较好的抗碱、碱土、重金属以及抗氯、抗硫中毒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