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检测真空度的红外探测器微型杜瓦

    公开(公告)号:CN10676837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30800.3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5/045 G01L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时检测真空度的红外探测器微型杜瓦,包括其内带真空腔、真空腔内设内管及吸气剂的管壳,设于管壳上方的其顶部带红外窗片的窗框座,设于管壳与窗框座之间的引线环,引线环上的管脚延伸至管壳外部,窗框座内并位于内管的顶部设有装载基板,装载基板上设有红外探测器,该红外探测器的信号线与引线环及管脚相连,其特征在于真空腔内设有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谐振子芯片或微机械陀螺芯片,该芯片的信号线引出后与管壳外部的检测器相连。定量检测微型杜瓦实际真空度,适时激活吸气剂,并检测各方向的角速度值,控制载具的惯性姿态,确保红外探测器的正常使用。

    一种微纳红外偏振片及红外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17664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33382.2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红外偏振片及红外探测器,该微纳红外偏振片采用各取向偏振单元差异性设计,所述微纳红外偏振片由周期性排布的复合偏振像元构成,每一复合偏振像元包含两种以上不同偏振取向的偏振单元。视应用需求,对各偏振单元起偏振选择作用的区域大小和/或偏振选择区域内微纳偏振结构的材质、几何形状、特征尺寸,采取差异性设计,以弥补偏振取向相关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工艺误差所导致的消光比离散。本发明实现了微纳红外偏振片内各取向偏振单元的性能均衡,有效减少了偏振成像的非均匀性来源,缓解了后期图像处理中的非均匀性校正难度,提高了偏振成像质量。

    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封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747710Y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420060661.5

    申请日:2004-0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48091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夜间装饰及信号指示的电器灯具,主要用于大功率、大驱动电流二极管芯片的封装。技术特征是:结构由窗口、基座、引线、内引线、LED芯片组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封装装置存在的散热性差、只能封装小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亮度低、光照度不均匀的弱点。有效地提高了其散热性,能够对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封装,亮度成倍提高,光照度明显改善,性能质量稳定。

    微型金属杜瓦内管薄壁部分的环状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203713U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20001376.5

    申请日:2013-0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金属杜瓦内管薄壁部分的环状支撑结构,其由上支撑环、下支撑环及连接上、下支撑环的加强筋构成;上支撑环与下支撑环平行且同轴;连接上、下支撑环的加强筋数量为3根及以上且在360o范围内均匀分布,加强筋的横截面积等于或小于0.16mm2,加强筋与上、下支撑环的夹角介于20o到70o之间,加强筋与上、下支撑环刚性连接。环状支撑结构采用热阻率较大的钛合金材料。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增强微型金属杜瓦的抗振动、抗冲击能力,使安装在杜瓦内管底面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的振动位移控制在1.5μm以内,小于探测器芯片像元尺寸的1/10,满足复杂动力学环境下高精度成像对探测器组件的苛刻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