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蜂窝结构体

    公开(公告)号:CN116734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681153.8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及蜂窝结构体。该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外形尺寸精度优异的蜂窝结构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该工序中,准备蜂窝成型体;保存工序,该工序中,将蜂窝成型体以温度及湿度已调整的状态进行保存;以及嵌合工序,该工序中,将保存工序完成后的蜂窝成型体插入于加热后的金属管内,之后,将金属管冷却。

    热交换器的流路部件以及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48122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112207.4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热回收量的热交换器的流路部件。热交换器的流路部件(100)具备:内筒(10),其能够对能供第一流体流通的热回收部件进行收纳;外筒(20),其具有能够供给第二流体的供给口(21)以及能够排出第二流体的排出口(22),并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内筒(10)的径向外侧而与内筒(10)之间构成第二流体的流路(R1、R2);供给管(30),其与供给口(21)连接;以及排出管(40),其与排出口(22)连接。供给口(21)及排出口(22)设置成:在外筒(20)的周向上位于小于半周的区域。供给口(21)与排出口(22)之间的短周长侧的第二流体的流路阻力大于供给口(21)与排出口(22)之间的长周长侧的第二流体的流路阻力。

    热传导部件及热交换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2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127911.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传导部件及热交换器,能够使热回收效率提高。热传导部件(100)具备蜂窝结构体(10),蜂窝结构体(10)具有外周壁(11)和多个隔壁(15),多个隔壁(15)配设于外周壁(11)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14),多个隔室(14)从第一端面(12)延伸至第二端面(13)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在与第一流体的流路方向垂直的蜂窝结构体(10)的截面中,隔壁(15)包括沿着辐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壁(15a)和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隔壁(15b)。第一隔壁(15a)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区划形成最靠近外周壁(11)的隔室(14)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区划形成最靠近中心部的隔室(14)的部分的厚度。

    陶瓷体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245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74641.X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体及其制造方法,该陶瓷体由Si含浸SiC构成且导热系数高。本发明的陶瓷体的制造方法具有:成型工序,将以3:7~7:3的质量比含有平均粒径D50为15~50μm的SiC粉末和平均粒径D50为2~8μm的SiC粉末的成型材料成型而得到成型体;以及烧成和含浸工序,进行所述成型体的烧成和金属Si的含浸。

    热交换器
    5.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03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80095965.7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热交换器(100)具备: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10);第一外筒部件(20),其嵌合于柱状蜂窝结构体(10)的外周壁(12)的表面;内筒部件(30),其嵌合于柱状蜂窝结构体(10)的内周壁(11)的表面;上游侧筒状部件(40),其具有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方式隔着间隔而配置于内筒部件(30)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筒状连接部件(50),其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方式将第一外筒部件(20)的上游侧端部(21a)与上游侧筒状部件(40)的上游侧之间连接;以及下游侧筒状部件(60),其与第一外筒部件(20)的下游侧端部(21b)连接,并具有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方式隔着间隔而配置于内筒部件(30)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内筒部件(30)具有从柱状蜂窝结构体(10)的第二端面(13b)的位置趋向下游侧端部(31b)侧而缩径的锥部(32)。内筒部件(30)的下游侧端部(31b)的内径相对于上游侧筒状部件(40)的下游侧端部(41b)的内径的差值比例为±20%以内。

    热交换器
    6.
    发明公开
    热交换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0399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80095910.6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热交换器100具备:中空型的柱状蜂窝结构体10;第一外筒部件20,其嵌合于柱状蜂窝结构体10的外周壁12的表面;内筒部件30,其嵌合于柱状蜂窝结构体10的内周壁11的表面;上游侧筒状部件40,其具有空开间隔地配置于内筒部件30的径向内侧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部分;筒状连接部件50,其将第一外筒部件20的上游侧端部21a和上游侧筒状部件40的上游侧之间连接,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以及下游侧筒状部件60,其与第一外筒部件20的下游侧端部21b连接,且具有空开间隔地配置于内筒部件30的径向外侧以构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部分。热交换器100还具备阀机构80,该阀机构80具有配置于内筒部件30的下游侧端部31b侧的开闭阀83。阀机构80的开闭阀83固定于转轴82,该转轴82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在下游侧筒状部件60的径向外侧所配置的轴承81且配置成贯穿下游侧筒状部件60及内筒部件3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