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62752A
公开(公告)日:2002-08-07
申请号:CN01138688.6
申请日:2001-12-28
Applicant: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2/021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碳质材料的负极、有机电解质和隔膜层,该电解质包含锂盐和溶剂。溶剂包括碳酸亚乙酯(EC)、丙烯碳酸酯(PC)、链烃基碳酸酯及苯乙烯碳酸酯,基于碳酸亚乙酯(EC)、丙烯碳酸酯(PC)及链烃基碳酸酯的总体积,链烃基碳酸酯、碳酸亚乙酯(EC)及丙烯碳酸酯(PC)的体积含量分别为50%~90%(体积)、5%~45%(体积)及5%~45%(体积);基于电解质总重量,苯乙烯碳酸酯的含量为0.1%~5.0%(重量)。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优良的放电容量、优异的循环寿命性能及优异的低温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650449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10136.X
申请日:2003-05-06
Applicant: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正极、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一种具有含有硅的粒子(A)和提供导电性的导电材料(B)复合粒子(C)、一种碳素材料(D),所述提供导电性的导电材料(B)的重量被控制在不小于所述复合粒子(C)的重量的0.5重量%且不大于其重量的60重量%的范围内。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而具备较大的放电容量,因而能够得到一种具备较大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并且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包括提供导电性的导电材料(B)及碳素材料(D),能够提高含有硅的粒子(A)相互之间或负极活性物质相互之间的接触导电性,因而能够得到一种具备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218423C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1138688.6
申请日:2001-12-28
Applicant: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2/021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碳质材料的负极、有机电解质和隔膜层,该电解质包含锂盐和溶剂。溶剂包括碳酸亚乙酯(EC)、丙烯碳酸酯(PC)、链烃基碳酸酯及苯乙烯碳酸酯,基于碳酸亚乙酯(EC)、丙烯碳酸酯(PC)及链烃基碳酸酯的总体积,链烃基碳酸酯、碳酸亚乙酯(EC)及丙烯碳酸酯(PC)的体积含量分别为50%~90%(体积)、5%~45%(体积)及5%~45%(体积);基于电解质总重量,苯乙烯碳酸酯的含量为0.1%~5.0%(重量)。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优良的放电容量、优异的循环寿命性能及优异的低温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383227A
公开(公告)日:2002-12-04
申请号:CN02118513.1
申请日:2002-04-26
Applicant: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62 , H01M2004/021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以下部件:正极,含有能吸收/释放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以及负极,含有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含硼石墨,S1/S2比例为约1.0或以下,其中,S1为顶部值为188-192eV的峰面积,以及S2为顶部值为185-187eV的峰面积,其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石墨中硼含量为约0.008%重量-约3%重量。包括含硼石墨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其含有少量具有极低电导率的硼化合物,并且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放电能力得到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