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4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780087404.0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572 , H01M10/0585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控制方法,即使导电体侵入电池的发电元件内,也能够抑制发电元件的温度上升。该二次电池(1)具有:发电元件(100),其具有依次层叠有正极(12)、隔膜(15)、以及负极(13)的单电池层(14b);导电部件(32),其在发电元件(100)的一方的外侧经由绝缘部件(31)而配置;引线(33),其连接导电部件(32)与负极接头(17a);外部放电安全电路(36),其具有检测引线(33)中是否有电流流动的线圈(41)、以及在线圈(41)检测出电流时使正极接头(16a)与负极接头(17a)在发电元件(100)的外部短路的开关(42)。
-
公开(公告)号:CN109863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80090261.4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42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路检测装置,无论二次电池的使用方式如何都能够实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出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该短路检测装置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相对于负载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一电压值(Va)是否小于阈值(Vs),在第一电压值(Va)小于阈值(Vs)的情况下,调节负载而减少从二次电池流向负载的电流,并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负载调节后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二电压值(Vb)是否小于第一电压值(Va),在第二电压值(Vb)小于第一电压值(Va)的情况下,识别为二次电池内部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9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480040183.8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宝来淳史
IPC: H01M8/24 , H01M8/02 , H01M8/10 , H01M8/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97 , H01M8/0247 , H01M8/0267 , H01M8/1004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阳极侧分隔件和阴极侧分隔件之间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动并且使流通良好的变形吸收构件。变形吸收构件(30)层叠在成对组装的阳极侧分隔件(11)和阴极侧分隔件(12)之间来使用,用于吸收燃料电池(1)的层叠构件(例如,由阳极侧分隔件和阴极侧分隔件构成的分隔件单元(10)、膜电极接合体(20))各自的变形。变形吸收构件具有用于吸收与层叠构件的沿着层叠方向(X)的变形相伴的应力的面内分布的偏差的吸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4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80087404.0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控制方法,即使导电体侵入电池的发电元件内,也能够抑制发电元件的温度上升。该二次电池(1)具有:发电元件(100),其具有依次层叠有正极(12)、隔膜(15)、以及负极(13)的单电池层(14b);导电部件(32),其在发电元件(100)的一方的外侧经由绝缘部件(31)而配置;引线(33),其连接导电部件(32)与负极接头(17a);外部放电安全电路(36),其具有检测引线(33)中是否有电流流动的线圈(41)、以及在线圈(41)检测出电流时使正极接头(16a)与负极接头(17a)在发电元件(100)的外部短路的开关(42)。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859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480049814.2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宝来淳史
IPC: H01M8/1004 , H01M8/02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05 , H01M4/8657 , H01M4/8896 , H01M8/0206 , H01M8/0232 , H01M8/0234 , H01M8/0239 , H01M8/0243 , H01M8/0245 , H01M8/026 , H01M8/0273 , H01M8/04156 , H01M8/04201 , H01M8/04291 , H01M8/1007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单元电池(C),其具有:膜电极接合体(M),该膜电极接合体(M)具有利用一对电极层(2、3)夹持电解质膜(1)的构造;一对分隔件(4),该一对分隔件(4)与膜电极接合体(M)之间形成有气体流路(G),电极层(2、3)具有由多孔质体形成的电解质膜(1)侧的第1气体扩散层(2B、3B)和由排列有多个空孔(K)的金属多孔体形成的第2气体扩散层(2C、3C),并且第1气体扩散层(2B、3B)的局部贯穿第2气体扩散层(2C、3C)的空孔(K)而形成凸部(T),电极层(2、3)的表面形成为具有疏水性的细微凹凸形状,实现了液态水的排出功能的提高和发电功能的提高这两者的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098634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680090261.4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G01R31/3842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路检测装置,无论二次电池的使用方式如何都能够实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出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该短路检测装置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相对于负载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一电压值(Va)是否小于阈值(Vs),在第一电压值(Va)小于阈值(Vs)的情况下,调节负载而减少从二次电池流向负载的电流,并判断通过电压传感器检测负载调节后的二次电池的电压而得到的第二电压值(Vb)是否小于第一电压值(Va),在第二电压值(Vb)小于第一电压值(Va)的情况下,识别为二次电池内部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61263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80030625.9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型二次电池,其在导电体贯通外装体的情况下,抑制短路电流经由集电板向二次电池流动。该二次电池具有:层压有经由隔离层(15)而层压了双极型电极(14a)的单位发电主要部件(14b)的发电主要部件(10)、以及在单位发电主要部件(14b)的层压方向的发电主要部件(10)的两端配置且与发电主要部件(10)抵接的集电板(16及17),集电板(16及17)由在150℃时热收缩率为2%以上的树脂膜(30)上形成有导电层(31)的材料形成,隔离层(15)的热收缩开始温度比树脂膜(30)的热收缩开始温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9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80040183.8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宝来淳史
IPC: H01M8/24 , H01M8/02 , H01M8/10 , H01M8/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97 , H01M8/0247 , H01M8/0267 , H01M8/1004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阳极侧分隔件和阴极侧分隔件之间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动并且使流通良好的变形吸收构件。变形吸收构件(30)层叠在成对组装的阳极侧分隔件(11)和阴极侧分隔件(12)之间来使用,用于吸收燃料电池(1)的层叠构件(例如,由阳极侧分隔件和阴极侧分隔件构成的分隔件单元(10)、膜电极接合体(20))各自的变形。变形吸收构件具有用于吸收与层叠构件的沿着层叠方向(X)的变形相伴的应力的面内分布的偏差的吸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61263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80030625.9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50/414 , H01M50/44 , H01M50/531 , H01M50/5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型二次电池,其在导电体贯通外装体的情况下,抑制短路电流经由集电板向二次电池流动。该二次电池具有:层压有经由隔离层(15)而层压了双极型电极(14a)的单位发电主要部件(14b)的发电主要部件(10)、以及在单位发电主要部件(14b)的层压方向的发电主要部件(10)的两端配置且与发电主要部件(10)抵接的集电板(16及17),集电板(16及17)由在150℃时热收缩率为2%以上的树脂膜(30)上形成有导电层(31)的材料形成,隔离层(15)的热收缩开始温度比树脂膜(30)的热收缩开始温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