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框架的膜电极接合体、燃料电池用单元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555672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480051840.9

    申请日:2014-06-17

    Abstract: 一种带框架的膜电极接合体,其具有:膜电极接合体(2),该膜电极接合体(2)具有利用一对电极层(12、13)夹持电解质膜(11)而成的结构;树脂制的框架(1),其设置在膜电极接合体(2)的周围,框架(1)具有:开口部(1A),该开口部(1A)用于配置膜电极接合体(2);台阶部(1B),其沿着开口部的周缘形成;内周缘部(1C),其由于台阶部(1B)而偏置于框架的单面侧,且构成为膜电极接合体(2)的外周缘部接合于内周缘部(1C)的与偏置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结构,在框架(1)中,作为与膜电极接合体(2)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内周缘部(1C)的厚度与主体部分的厚度大致相等且在台阶部(1B)处变为厚壁,能够确保针对厚度方向的力的强度,从而防止框架(1)的破损。

    燃料电池堆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417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580079953.4

    申请日:2015-05-13

    Inventor: 柳沼基 安武明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堆(FS)具有层叠多个单个单元(C)而成的构造,该单个单元(C)包括周围具有框架(51)的膜电极接合体(1)以及夹持框架(51)和膜电极构造体(1)的一对隔离件(2A、2B),各单个单元(C)的框架(51)和隔离件(2A、2B)具有在层叠状态下相互连续并形成反应用气体流通用的歧管(M3)的流通孔(H3),歧管(M3)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沿单个单元(C)的层叠方向连续的平面状,该燃料电池堆(FS)不会导致反应用气体的流通性的下降、制造成本的增加,能够通过歧管(M3)良好地将生成水排出。

    带框架的膜电极接合体、燃料电池用单元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5556725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80051840.9

    申请日:201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H01M8/0297 H01M8/1004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带框架的膜电极接合体,其具有:膜电极接合体(2),该膜电极接合体(2)具有利用一对电极层(12、13)夹持电解质膜(11)而成的结构;树脂制的框架(1),其设置在膜电极接合体(2)的周围,框架(1)具有:开口部(1A),该开口部(1A)用于配置膜电极接合体(2);台阶部(1B),其沿着开口部的周缘形成;内周缘部(1C),其由于台阶部(1B)而偏置于框架的单面侧,且构成为膜电极接合体(2)的外周缘部接合于内周缘部(1C)的与偏置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结构,在框架(1)中,作为与膜电极接合体(2)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内周缘部(1C)的厚度与主体部分的厚度大致相等且在台阶部(1B)处变为厚壁,能够确保针对厚度方向的力的强度,从而防止框架(1)的破损。

    燃料电池堆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4179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580079890.2

    申请日:2015-05-13

    Inventor: 柳沼基 安武明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堆(FS),其包括:多个单元模块(M),其将多个单个单元(C)层叠一体化而成;密封片(P),其夹装在单元模块(M)彼此之间;以及歧管(M3),其沿层叠方向贯通单元模块(M)和密封片(P)而使反应用气体流通,密封片(P)包括在与单元模块(M)之间将歧管(M3)的周围密封的密封构件(S4),并且,密封构件(S4)包括有向歧管(M3)侧延伸并具有与歧管(M3)的内周面形成同一平面状的端面(F4)的延伸部(E),该燃料电池堆(FS)不会导致反应用气体的流通性的下降、制造成本的增加,通过歧管(M3)良好地将生成水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