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14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155399.1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解决了眼镜阀因两侧压差过大而被限制在闭合状态的问题,具体为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及其运行方法,包括有放散塔本体,所述放散塔本体上连接有导气管件,所述导气管件包括有中间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上连接有均压连通件,所述均压连通件包括有均压管。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闸阀和导流支管内部结构之间的配合,当蝶阀关闭不严或者蝶阀密封面冲刷磨损,导致煤气泄漏量增大,压力煤气持续流入,打开均压阀时,均压管不能有效降低眼镜阀前与蝶阀之间的压力,仍可控制关闭闸阀,切断压力煤气,导流支管将压力煤气引入眼镜阀阀板后端与密封阀组之间管道,可以有效消除眼镜阀前后压差,实现眼镜阀正常开启。

    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144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55399.1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解决了眼镜阀因两侧压差过大而被限制在闭合状态的问题,具体为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及其运行方法,包括有放散塔本体,所述放散塔本体上连接有导气管件,所述导气管件包括有中间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上连接有均压连通件,所述均压连通件包括有均压管。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闸阀和导流支管内部结构之间的配合,当蝶阀关闭不严或者蝶阀密封面冲刷磨损,导致煤气泄漏量增大,压力煤气持续流入,打开均压阀时,均压管不能有效降低眼镜阀前与蝶阀之间的压力,仍可控制关闭闸阀,切断压力煤气,导流支管将压力煤气引入眼镜阀阀板后端与密封阀组之间管道,可以有效消除眼镜阀前后压差,实现眼镜阀正常开启。

    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

    公开(公告)号:CN218115484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509249.8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解决了放散塔在使用过程中,眼镜阀的阀板不能正常开启,密封阀组的阀芯磨损,易丧失密封性能的问题,具体为一种新型高炉荒煤气放散塔,包括有放散塔本体,所述放散塔本体上连接有导气管件,所述导气管件包括有第一导管和中间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连接在放散塔本体上,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连接有减压阀组。本发明通过在密封阀组中设置的偏心半球阀,采用偏心半球阀球面密封方式,规避了现有密封阀阀板上采用突出氟胶密封圈设计,密封圈突出部位容易积灰,关闭不严的问题;因球状密封面不易积灰,可以有效防止密封阀组积灰关闭不严导致的密封面冲刷磨损的问题,保障密封性能。

    一种板式组合密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452917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20414967.9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板式组合密封系统,包括销轴、压盖、阀板,所述销轴端部顶面为外球面,所述销轴贯穿所述压盖与所述阀板接触,销轴为阶梯状,所述销轴由底部到端部直径逐渐增大,销轴端部底面为平面,所述销轴端部底面与所述压盖为活动连接。对密封阀的板式组合密封圈进行改进设计,将销轴设计成外球面,阀板与销轴接触部位设计成内球面,球面之间设计0~0.5mm的间隙,销轴与压盖之间增设碟簧实现自由活动联结方式;阀板中心受力点实现自动调节,就可以确保组合密封圈与阀座密封圈的均匀受力,达到密封面紧密结合,提高密封效果。

    橡胶膜密封型干式煤气柜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958589U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20882185.2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橡胶膜密封型干式煤气柜缓冲装置,涉及煤气柜领域,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寿命长的橡胶膜密封型干式煤气柜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设置于活塞台架与上缓冲挡板之间;包括碟型弹簧、底座、上端盖、橡胶块、导向内筒、导向外筒和防脱结构;底座与活塞台架连接;导向外筒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导向内筒与上端盖的下表面连接,导向内筒插入导向外筒并可轴向移动;碟型弹簧位于导向内筒内并支撑上端盖;防脱结构能够避免在碟型弹簧弹力作用下导向内筒与导向外筒分离;橡胶块与上端盖的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装置碟型弹簧的可压伸缩性,保证活塞台架与T型台架柔性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