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甲酸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71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28519.8

    申请日:2024-08-16

    Inventor: 周磊 王元有 黄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甲酸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热稳定性,这种特性使得活性金属组分能够在载体表面得到均匀且充分的分散,从而有效避免了金属颗粒的团聚,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数量,大幅度提升了CO2在反应过程中的活化效率;此外,助催化剂的引入通过与活性金属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使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反应路径,从而抑制了不必要的副反应的发生,这不仅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同时使得反应更加倾向于选择性生成甲酸,最终显著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

    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283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951876.8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硅烷修饰显著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表面活性,增加了碳纳米管表面与金属前驱体的结合能力,确保了金属前驱体在碳纳米管上的高效负载,并实现了金属颗粒的均匀分布。这种均匀分布不仅避免了金属颗粒的团聚现象,还防止了在高温反应条件下金属颗粒的烧结和失活问题,从而大幅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和长期使用的稳定性。此外,均匀分散的金属颗粒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和转化,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高效的金属负载和分布均匀性使得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够更精准地催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曙红Y光催化合成烯丙基硅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07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38476.X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曙红Y光催化合成烯丙基硅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步骤:以式1)所示烯丙基磺酰苯为原料,与硅基化合物、有机染料、溶剂混合,在20℃~100℃,可见光照射下反应48h,分离纯化,得到式2)所示烯丙基硅化合物;其中R1‑R3为苯基、取代苯基、烷基或氢原子;EWG为磺酰苯基、环丙酰基、2‑萘酰基、氯或2‑噻吩酰基。本发明基于光诱导的直接HAT催化,开发了有机染料曙红Y光催化烯丙基苯磺酰基化合物的自由基硅烯丙基化反应,该方法合成步骤简单,经济高效,且合成的烯丙基硅化合物底物种类丰富,产率高。

    有机染料作为光催化剂催化合成烷基硅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2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324014.5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一种有机染料作为光催化剂催化合成烷基硅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以烯烃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与硅基化合物、有机染料、溶剂混合,在20~100℃,可见光照射下反应48~72h,分离纯化,得到如式1所示的烷基硅化合物其中R1‑R7为氰基、磺酰基、酯基、苯基、取代苯基、杂环芳基、稠环芳基、取代稠环芳基、烷基或氢原子。本发明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经济环保、操作简单,有望用于大规模合成烷基硅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材料科学领域。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聚苯胺-二氧化锰材料的一步合成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166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42806.X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聚苯胺‑二氧化锰材料的一步合成法,向反应瓶中加入植酸和去离子水,再加入苯胺单体超声使其混合均匀,移取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将上述两种溶液冷却到5℃后混合,保持温度不变静置12h反应得到PANI/MnO2产物,用去离子水洗净杂质,80℃真空干燥,即得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聚苯胺‑二氧化锰纳米纤维材料。本发明在低温及植酸存在下,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可以一步合成聚苯胺‑二氧化锰纳米纤维,方法简单,复合材料可以增加材料的电容量;通过加入植酸保证合成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纳米纤维结构,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且在酸性条件下合成导电聚苯胺可以增加过渡金属二氧化锰的导电性。

    一种壳聚糖衍生物分子印迹功能单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334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381337.8

    申请日:2021-11-21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壳聚糖衍生物分子印迹功能单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功能单体分子结构式如下:记为PPACO,其中n=3~10;分别称取利巴韦林、PPACO溶于0.25M的醋酸缓冲液中,加入吡咯,置于10mL电解池中,采用三电极体系,在0V至0.8V范围CV扫描,扫描圈数为5,扫描速率为20mVs‑1,得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将此修饰电极洗脱,得到利巴韦林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本案的制备方法既可以向壳寡糖分子中同时引入可聚合的吡咯基团和柔性的氨基酸侧链基团,又不会因为吡咯基而大幅降低壳寡糖的水溶性;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反应可定量;反应完成后,无需透析,可节约大量时间,使得合成更快捷。

    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的利巴韦林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6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61440.2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的利巴韦林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氯金酸、三氯化铁及铁氰化钾为电解液,采用分段沉积法制得PB膜;再通过ATP处理,自组装引入可电化学聚合的苯胺基团;电化学聚合时,以利巴韦林为模板分子,PPACO为双功能单体,采用三电极通过CV扫描,洗脱模板分子后即可获得利巴韦林分子印迹传感器。本案在电极表面引入金纳米粒子复合的PB膜,利用金纳米粒子对PB膜产生固定作用,并增加膜的导电性;通过ATP便能将PB膜和分子印迹膜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以起到传感器的内探针的效果;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利巴韦林的线性范围较宽、特异性和灵敏均好,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