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7677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40078.7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石墨纸为集流体的锌/苯胺与5‑氨基水杨酸共聚物二次电池,涉及二次电池的集流体技术领域,其阴极是负载在轻薄石墨纸上的苯胺与5‑氨基水杨酸共聚物,阳极为锌片。本发明的集流体为轻薄石墨纸,轻薄石墨纸导电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及抗腐蚀性能强,材料内阻几乎为零,成本低,且柔韧性好,便于裁剪加工。以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二次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容量变化不大,适合大电流下充放电,并且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488907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14002.1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γ-氧化铁/聚苯胺-苯丁酸氮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苯胺与盐酸溶液混合,加γ-氧化铁并搅拌,再加过硫酸铵,搅拌,抽滤、真空干燥,用乙醇或/和丙酮浸泡、洗涤,氨水使聚苯胺去掺杂,得本征态的γ-氧化铁/聚苯胺,真空干燥得去掺杂态γ-氧化铁/聚苯胺,将其与苯丁酸氮芥以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加入到水溶液中,搅拌,真空减压抽滤,用水或/和乙醇或丙酮洗涤产物,取产物于各种质子酸溶液中再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最终产物超顺磁性导电纳米γ-氧化铁/聚苯胺-苯丁酸氮芥。本发明解决了苯丁酸氮芥专一性较差、毒性较高等缺陷。本发明在细胞壁的电刺激下能增强其对病变组织的识别能力,达到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814653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610038613.X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聚苯胺纳米粒子合成方法,涉及聚苯胺纳米粒子的一种合成方法。将浓度为0.1~4mol dm-3质子酸掺杂剂和浓度为0.1~2mol dm-3苯胺单体、浓度为0.1~2mol dm-3稀土氯化物掺杂剂混合均匀后,倒进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两侧加上外磁场,控制磁场强度在200~2000mT,再向反应器内加入浓度为0.1~1.0mol dm-3的氧化型引发剂;所述反应温度为常温到70℃,反应时间为1~8小时。本发明合成成本低,工艺易于控制。合成的球型聚苯胺纳米粒子,粒径在30~100nm。本发明产物聚苯胺纳米粒子在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分子导线和分子器件,以及电磁屏蔽和隐身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97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33183.1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适合于锌聚苯胺二次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的溶剂为水,所述电解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为 0.2~2.0 mol/l 的ZnCl2、0.5~2.0 mol/l 的NH4Cl、0.02~500 ppm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 ppb 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质量百分数为 1~6% 的气相二氧化硅,pH 值为 4.0~6.0。本发明的电解液与锌片、隔膜、负载在碳集流体上的聚苯胺组装成锌聚苯胺二次电池,锌片在二次电池充放电之后的结果表明,锌片表面光滑平整,可能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锌枝晶的形成。本发明的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和传递离子的能力,有良好的稳定性好,安全无毒,绿色环保,容易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7240723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62159.9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10/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36 , H01M2300/0005
Abstract: 抑制Zn‑PANI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锌枝晶生长的电解液,涉及Zn‑PANI二次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电解液包括0.1~1.0 M ZnCl2、0.1~2.0 M NH4Cl、0.01~1M二元羧酸、0.005~1M二元羧酸盐、0.1~2.0M三元羧酸盐、质量分数为3~12%的气相SiO2和表面活性剂,电解液的pH值为3.0~6.0。采用该电解液与锌片、隔膜、负载在碳集流体上的聚苯胺组装成Zn‑PANI二次电池,锌片在二次电池充放电之后的结果表明,锌片表面光滑平整,可能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锌枝晶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487446C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610096605.0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327
Abstract: 高性能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在含苯胺和离子液体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电解液的三电极电解池中,首先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得聚苯胺膜,然后将制得的聚苯胺膜先在缓冲溶液中还原,再在含尿酸酶的缓冲溶液中氧化,使尿酸酶掺杂进聚苯胺膜,制得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本发明合成的聚苯胺不仅在pH为12的KCl溶液中仍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而且由它制得的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本发明制备的高选择性聚苯胺-尿酸酶传感器,可以对尿酸进行监测,该电极使用安全,无毒,性能稳定,可反复使用,且可有效地消除多种电化学活性杂质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2078659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10589319.4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8G7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偶联荧光素的纳米磁珠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是将苯胺与盐酸溶液混合,将γ-氧化铁加入到混合溶液中,不断搅拌,在此过程中苯胺缓慢加入过硫酸铵,继续搅拌,抽滤,用二次水和乙醇洗涤到滤液无色,然后用氨水去掺杂,得本征态聚苯胺,将产物抽滤,用二次水洗涤到滤液无色,真空干燥,得到γ-氧化铁/聚苯胺;再将γ-氧化铁/聚苯胺与荧光素钠加入到质子酸溶液中,搅拌、抽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为无色,真空干燥,获得偶联荧光素的纳米磁珠。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示踪的纳米磁珠,能够检测涉及纳米磁珠的动物试验中复杂体内环境中纳米磁珠的分布状况;在进一步的医学应用阶段,也可用于纳米磁珠药物的示踪,确定该药物的作用部位与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48890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13977.2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电导磁γ-氧化铁/聚苯胺-美思钠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苯胺与盐酸溶液混合,加入γ-氧化铁,搅拌,再加入与苯胺摩尔比不小于1∶1过硫酸铵并搅拌;洗涤、真空干燥,乙醇和丙酮浸泡、抽滤和干燥,用氨水使聚苯胺去掺杂,得本征态聚苯胺,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去掺杂态产物γ-氧化铁/聚苯胺,将其与美思钠以不同质量比加入到浓度为0.1mol·L-1以上的各种质子酸溶液中搅拌,真空减压抽滤,水、乙醇洗涤至滤液为无色,真空干燥,得到产物γ-氧化铁/聚苯胺-美思钠。本发明解决了因固定影响药物的有效治病基团、受释放动力学的限制等不足。本发明具备了靶向药物的特征,应用于人体病症的靶向治疗,且方法既简便又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205859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54049.3
申请日:2010-11-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1/519 , A61K50/00 , A61K47/34 , A61P35/00
Abstract: 导电超顺磁性纳米γ-氧化铁/聚苯胺-甲氨蝶呤的制备方法,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是合成新型的γ-氧化铁/聚苯胺-甲氨蝶呤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掺杂法制备一种具有导电超顺磁性纳米γ-氧化铁/聚苯胺-甲氨蝶呤。本发明应用聚苯胺的掺杂机制将甲氨蝶呤掺杂到导电超顺磁性纳米γ-氧化铁/聚苯胺中。这种固定药物的方法其独特优势是对被固定的甲氨蝶呤的治病基团没有影响。γ-氧化铁/聚苯胺-甲氨蝶呤能够在水中悬浮3个月或更长时间。本发明方法既简便又经济,在近中性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良好的超顺磁性,在外磁场控制下能够调控到特定位置,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靶向药物,并有望应用于人体的肿瘤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1991861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53863.3
申请日:2010-11-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γ-Fe2O3/聚苯胺-左旋多巴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以掺杂法制备γ-Fe2O3/聚苯胺-左旋多巴的新方法。用左旋多巴掺杂γ-Fe2O3/聚苯胺的方法制备γ-Fe2O3/聚苯胺-左旋多巴。本发明方法既简便又经济,在该发明所合成的γ-Fe2O3/聚苯胺-左旋多巴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电导率及电化学活性,粒径小于100nm,有望在治疗乳腺癌和帕金森病等中获得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