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易于沉降分离的耐高温小球藻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9590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1082999.X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易于沉降分离的耐高温小球藻及其应用,命名为索罗金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Z3的藻株已于2022年7月15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21125,可自养生长或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碳源进行异养和兼养生长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在高温培养条件下,细胞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几乎可以沉降完全;易于细胞的分离采收,既可以作为优良藻种进行培养用于藻类相关产品的生产,也可以利用其优良的生长和沉降性能用于废水处理。该藻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显著解决微藻分离采收过程面临的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一种通过高温促进微藻细胞采收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042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095458.0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高温促进微藻细胞采收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微藻的接种、微藻高温处理和微藻采收。本发明利用高温对微藻生理的影响,促使细胞体积增大,从而有利于细胞采收,对于常用的微藻采收方法,包括离心、絮凝、沉降等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操作与控制简单、成本低,同时,还可以提高细胞对底物的利用效率,提高细胞的生长速率,该工艺适用于多种常用的微藻采收方法,可用于多种微藻的采收,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一种通过光调节降低光对微藻利用有机碳源的抑制提高其兼养生长速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69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39780.0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光调节降低光对微藻利用有机碳源的抑制提高其兼养生长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兼养培养过程不同阶段依据有机碳源的消耗调节合适的光强,在初始阶段有机碳源浓度较高时选择低光强,随着碳源的消耗逐渐提高光强,可以有效地解除光对微藻利用有机碳源的抑制,显著提高微藻在兼养培养下的生长速率及相关产物的积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微藻兼养培养过程有机碳源的利用速率和利用效率,有效地缩短培养周期,提高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及相关产物的产率,有效地降低微藻及微藻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一株易于沉降分离的耐高温小球藻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959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082999.X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易于沉降分离的耐高温小球藻及其应用,命名为索罗金小球藻(Chlorellasorokiniana)Z3的藻株已于2022年7月15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21125Z3,可自养生长或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碳源进行异养和兼养生长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在高温培养条件下,细胞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几乎可以沉降完全;易于细胞的分离采收,既可以作为优良藻种进行培养用于藻类相关产品的生产,也可以利用其优良的生长和沉降性能用于废水处理。该藻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显著解决微藻分离采收过程面临的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一种复合微生物功能饲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5308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221833.2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功能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培养装置中,加入包含无毒的食品加工废水或废弃物的培养基;(2)在培养基中接种真菌和微藻,并进行培养,所述真菌为可形成菌球的菌种;(3)控制促进分离条件,继续培养,至真菌菌球充分吸附微藻细胞形成复合菌球;(4)收集复合菌球后干燥。该方法利用无毒的食品加工废水或废弃物等作为基质,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废水或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利用可成球真菌的成球特性和吸附特性,细胞培养结束后分离采收简单,且无需二次成型,降低了分离采收成本和后续加工成本;可通过调节共生微生物种类,实现营养和功能互补,满足不同动物及养殖过程的营养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