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003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727439.2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28 , A01G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和评价小麦赤霉病籽粒抗性的方法,活体条件下,麦穗上的所有小花均有同等接触赤霉菌的机会而非仅接种倒3小穗的一个小花,观察籽粒荧光信号;离体条件下,籽粒对赤霉菌生长速率和产毒情况的影响,以及赤霉菌对籽粒发芽率的影响,从活体和离体两个层面综合评价小麦赤霉病的籽粒抗性。该发明的最大优点是将籽粒抗性独立于扩展抗性,解决了传统鉴定评价体系将籽粒抗性和扩展抗性混为一谈的弊端。与传统通过肉眼观察统计的籽粒感染率(FDK)作为籽粒抗性评价指标相比,该发明从量化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材料间的籽粒抗性,更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33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727439.2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和评价小麦赤霉病籽粒抗性的方法,活体条件下,麦穗上的所有小花均有同等接触赤霉菌的机会而非仅接种倒3小穗的一个小花,观察籽粒荧光信号;离体条件下,籽粒对赤霉菌生长速率和产毒情况的影响,以及赤霉菌对籽粒发芽率的影响,从活体和离体两个层面综合评价小麦赤霉病的籽粒抗性。该发明的最大优点是将籽粒抗性独立于扩展抗性,解决了传统鉴定评价体系将籽粒抗性和扩展抗性混为一谈的弊端。与传统通过肉眼观察统计的籽粒感染率(FDK)作为籽粒抗性评价指标相比,该发明从量化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材料间的籽粒抗性,更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2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40850.8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穗顶部双花接种鉴定小麦赤霉病扩展抗性的方法,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双花滴注法,将制备好的赤霉菌孢子液接种到小麦穗顶部第六个小穗的双侧小花中,记载接种小穗褐化情况,在接种后统计接种小穗下部感病小穗的病小穗率,动态评价小麦赤霉病扩展抗性。本发明接种方法的发病部位从顶部第六个小穗开始主要向下扩展,并统计第六小穗下部病小穗率,发病部位一致,并且解决了传统单花滴注法易造成枯白穗而影响鉴定可靠性的问题,能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扩展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2000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60331.8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Q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方法,在小麦抽穗后,将赤霉菌孢子液接种到小麦穗基部节间内部,记载接种点褐化情况,判断接种是否成功,在接种后第7天、14天和21天分别统计病小穗率,动态评价小麦的赤霉病抗性。该发明最大的优点是能更快且更准确地观察病情和鉴定品种抗性,解决了茎秆注射法接种孢子量难以控制、发病时间慢、同一品种同时接种病穗率差异大,并且易造成茎杆腐蚀而影响鉴定可靠性等问题。与穗基部茎秆注射法相比,该发明接种部位和孢子液用量一致且用量小,提高了发病的一致性,接种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并使品种抗、感表型差异更为明显,更有利于普通技术人员判断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