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18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21381.3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1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8位取代-3,4,7,8-四氢-2H-氧代辛-2-酮八元环的合成方法,首先是醛或酮发生格氏反应得到烯丙醇类化合物;再与2-(叔丁基磺酰基)乙酸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叔丁砜基乙酸烯丙酯类化合物;之后在Grubbs第二代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得到甲氧羰基叔丁砜乙酸酯类化合物;接着在催化剂醋酸钯和配体三苯基膦的作用下,以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发生分子内反应,得到3-叔丁砜基8位取代-3,4,7,8-四氢-2H-氧代辛-2-酮八元环内酯化合物;最后在钠汞齐和醋酸反应液中,并用乙醇做溶剂条件下,脱去叔丁砜基,得到8位取代-3,4,7,8-四氢-2H-氧代辛-2-酮八元环内酯化合物。该方法产率高,分子内钯催化合成各类取代的八元环内酯时,反应浓度无需非常稀的溶液,工艺条件简单,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6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58302.9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含有Z-烯烃的叔丁砜基取代的9、10元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运用分子内钯催化合成叔丁砜基取代的9,10元环内酯时,反应浓度无需非常稀的溶液,反应过程简便,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54835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82843.5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48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曲型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2位芳基取代的酮与烯丙基溴在钠氢作用下,在溶剂条件下,发生烷基化反应,制备烯烃类化合物,(2)将烯烃类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在Hoveyda-Grubbs第二代催化剂作用下,在溶剂条件下,制得烯丙基溴化物,(3)将烯丙基溴化物溶于二甲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与叠氮化纳在室温下搅拌发生取代反应,制备烯丙基叠氮产物,(4)将烯丙基叠氮产物溶于二氯甲烷,回流下加入路易斯酸发生分子内施密特反应,即可。本发明方法在没有叔丁基位阻作用的情况下,使扭曲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对其活性的研究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15392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0683.9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叠氮基丙硅烷的合成方法,首先是通过烯丙基溴来合成烯丙基叠氮,由于烯丙基叠氮在室温条件容易发生[3,3]重排反应,因此得到的是一组叠氮分别在烯丙基两端的混合物。然后,在Karstedt’s催化剂(0.25mol%)作用下,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二甲基苯硅烷(4 equiv)或者其它硅烷试剂作为硅源与烯丙基叠氮混合物发生选择性反应,利用末端烯烃和中间烯烃发生氢硅化反应的速率差异,结合[3,3]重排反应可以选择性地得到3-叠氮基丙硅烷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94802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357366.8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487/08 , C07D487/04 , C07D47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08 , C07B2200/07 , C07D471/08 , C07D48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曲型酰胺及其合成方法,其步骤为:1)在醋酸钯和三叔丁基磷的催化下,将酮和芳基卤代物溶于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18‑24小时,取得2位芳基取代的酮;2)将2位芳基取代的酮与碘烯烃在钾氢作用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取得烯烃类化合物;3)将烯烃类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在Hoveyda‑Grubbs第二代催化剂作用下,用二氯甲烷做溶剂,取得烯丙基溴化物;再加入叠氮化纳、二甲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反应18‑20小时,取得烯丙基叠氮产物;4)将烯丙基叠氮产物溶于二氯乙烷,回流下加入路易斯酸,回流过夜,取得目标化合物扭曲型酰胺。本发明在已报道的扭曲型酰胺的基础之上,在N的邻位引入取代基团,使扭曲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对其活性的研究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13372.3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01/12 , C07D303/14 , C07D303/26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R,2S,3R)‑1‑((R)‑环氧乙烷‑2‑基)‑4‑戊烯‑1,3‑二醇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所述环氧化合物由四号位取代的1,6‑庚二烯‑3,5‑二醇类化合物作为原料,10~25℃温度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制成;所述催化氧化原料、催化剂和氧化剂的摩尔比1:0.01~0.06:1.0~2.0;所述催化剂为Berkessel‑Katsuki、Nitro‑Salalen‑Ti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物。本发明中,以对称的1,6‑庚二烯‑3,5‑二醇类化合物为原料,选择性的氧化其中一个双键,构建环氧化合物实现了内消旋化合物去对称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56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536049.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07/93 , C07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叠氮亚甲基‑1‑芳基‑3‑氧杂双环[3,1,0]己‑2‑酮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以烯丙基叠氮芳基重氮酸酯混合物为原料,然后通过铜催化剂六氟磷酸四乙腈铜(I)和手性双噁唑啉配体(S,S)‑Ph‑BOX催化完成分子内不对称环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因为烯丙基叠氮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容易发生σ‑[3,3]重排反应,所以原料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该方法利用金属卡宾选择性的与中间双键发生环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提高了烯丙基叠氮混合物的利用率。得到超过95%ee值的6‑叠氮亚甲基‑1‑芳基‑3‑氧杂双环[3,1,0]己‑2‑酮。产物中含有叠氮基团、环丙烷基可以继续衍生化生成其他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08380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33884.3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13/18 , C07D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3/18 , C07D309/30
Abstract: 八元环内酯化合物的一种合成方法,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先将醇溶于无水二氯甲烷后与酰氯混合进行反应,取得丙二酸类化合物;再将丙二酸类化合物溶于无水二氯甲烷后与乙酸烯丙酯发生烯烃交叉偶联反应,取得乙酰氧基丙二酸类化合物;最后在醋酸钯和三苯基膦的催化下,用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将浓度为0.1M~0.3M的乙酰氧基丙二酸类化合物进行分子内反应,取得八元环内酯化合物。本工艺操作简单,需要将底物和催化剂简单混合,就可以得到八元环化合物。本工艺可以适用于不同产物的制备,如在八元环不同位置有酯基、砜基和甲基的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1930.2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C67/34 , C07C69/63 , C07J1/00 , C07D209/48 , C07D277/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二氟烯丙基醋酸酯的合成方法,从烯烃出发,经过碘三氟甲基化反应、消除反应、脱氟硼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得到3,3‑二氟烯丙基醇。然后以3,3‑二氟烯丙基醇为原料,然后与乙酰氯、三乙胺及催化量的4‑二甲氨基吡啶(DMAP)反应得到3,3‑二氟烯丙基醋酸酯,通过微波加热的方法发生3,3重排反应合成1,1‑二氟烯丙基醋酸酯。该方法通过微波加热的方法合成目标产物,提出了一种新的1,1‑二氟烯丙基醋酸酯的合成方法,避免了使用贵重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底物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5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536049.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307/93 , C07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叠氮亚甲基‑1‑芳基‑3‑氧杂双环[3,1,0]己‑2‑酮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以烯丙基叠氮芳基重氮酸酯混合物为原料,然后通过铜催化剂六氟磷酸四乙腈铜(I)和手性双噁唑啉配体(S,S)‑Ph‑BOX催化完成分子内不对称环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因为烯丙基叠氮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容易发生σ‑[3,3]重排反应,所以原料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该方法利用金属卡宾选择性的与中间双键发生环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提高了烯丙基叠氮混合物的利用率。得到超过95%ee值的6‑叠氮亚甲基‑1‑芳基‑3‑氧杂双环[3,1,0]己‑2‑酮。产物中含有叠氮基团、环丙烷基可以继续衍生化生成其他化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