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1308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99272.2
申请日:2012-04-08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美红杉树的组织培养方法。属农林苗木无性快速繁殖技术。该方法是将北美红杉树嫩枝经消毒,以普通茎尖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得到再生苗。实验证明:茎尖经诱导培养,分化率达100%,生根率为75%,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抗性植株为取材母本,普通茎尖为外植体材料,,保证了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完善了消菌处理方法;同时筛选出了适合激素种类及浓度,解决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生根率低,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成功建立了北美红杉树的组织培养体系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1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64443.1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油膜污染水体的装置。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处理水面上油膜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修复油膜污染水体的装置,包括有壳体、第一吸油毡、浮力件和浮油吸取装置等;壳体前侧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吸油毡;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连接有一个浮力件;壳体通过软管连通有浮油吸取装置。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实现了对水面上油污的清洁,通过调整弹性亲水膜的倾斜角度,实现了在不同油水比例下,对油污中的水分进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85223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85439.9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nventor: 张翠英
IPC: A01K61/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马铃薯薯渣和芽孢杆菌构建生物絮团养殖对虾的方法,它涉及对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1)马铃薯薯渣制备;(2)生物絮凝培养液制备;(3)养殖系统构建:首先利用肥水培养生物饵料,接着放养对虾苗,其养殖密度为100000-150000尾/亩(666.7m2),然后投入生物絮凝培养液,投入量为200-400kg/亩,连续曝气15-20天,后期投入马铃薯薯渣和颗粒饲料,根据其蛋白质含量调整添加量,使得C/N比达到10。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对虾成活率到85%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降低饲料系数为1.0-1.2、降低养殖成本降低15-20%,而且具有生物安全性高、零交换水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59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00741.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3/00 , C02F1/28 , C02F1/70 , C02F1/00 , C02F101/3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防治处理用可渗透反应墙系统。该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处理用可渗透反应墙系统,下侧固定杆,所述下侧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向支撑杆,所述侧向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下侧固定板,所述下侧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向保护板,所述侧向保护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上侧固定环,所述上侧固定环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顶部保护盖。该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处理用可渗透反应墙系统,该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防治处理用可渗透反应墙系统,首先,系统包括一个高度集成的结构,其中各部件如固定杆、支撑杆和保护板等均通过固定连接确保结构稳定性,其次,该系统采用了第一伺服电机来控制转动固定环。
-
公开(公告)号:CN10469788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47820.5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G01N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沉水植物对悬浮物吸附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升降转轴、浮板、尼龙绳、培养瓶。将沉水植物放在培养瓶内,通过升降转轴来调节尼龙绳的长度,从而使培养瓶处在同一深度或根据研究方向调节不同的深度,将该装置放入试验水域,由浮板提供浮力漂浮在水面上,每隔一个周期,测定沉水植物对该试验水域水体中的悬浮物吸附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针对性强,不受水体流动、光照补充、风力扰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测定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5059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10172279.7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适宜种植的水生植物及其净化污水的作用的确定。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式的污水处理技术,在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以种植西伯利亚鸢尾(Irissibirica)保证其净化效果。通过实验,西伯利亚鸢尾湿地在气温15℃~-5℃对TN的去除率在50%以上,对TP、有机质的去除率在40%以上,在整个秋冬季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即使在-10℃时,整个湿地完全冻结,西伯利亚鸢尾仍能正常生长,安全过冬。人工湿地种植西伯利亚鸢尾,可一年四季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12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90477.4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河道污染的生态滤池及防治河道污染的方法。该用于防治河道污染的生态滤池,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向箱体,所述侧向箱体的侧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收集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向固定板,所述侧向固定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该系统通过集成的多级分离板进行初步的物理过滤,有效去除较大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进一步地,通过培养盒中的生物材料或微生物对溶解性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如氮、磷等有害化学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93990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705717.X
申请日:2017-08-17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F1/1405 , B65F1/10 , B65F2210/162 , B65F224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废弃物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脚踏式易拉罐回收装置,包括冲压箱、辅助箱和回收箱。所述冲压箱设有易拉罐投放口、冲击腔、弹簧按钮和踏板系统,所述冲击腔通过滑轮组与辅助箱连接,所述弹簧按钮与回收箱配套使用。废弃易拉罐通过投放口进入冲击腔,通过脚踏板冲压易拉罐,而后按压弹簧按钮将冲压后的易拉罐弹入回收箱。该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安全耐用等特点,冲压后的易拉罐便于运输和存放,而且可以处理各种规格易拉罐。
-
公开(公告)号:CN207597737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0287069.6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及水植培养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水植培养系统、雨水处理系统、集水系统、蓄水系统,并通过配套水管、阀门、水泵等依次连接。所述水植培养系统包括水生植物、浮体、基质、雨水流动层,所述雨水处理系统由大颗粒煤渣、活性炭、弹性生物填料三种过滤吸附材料依次组成,所述集水系统包括防渗层、集水箱、集水箱进水管,所述蓄水系统包括蓄水箱进水管、蓄水箱、蓄水箱出水管,所述集水箱进水、蓄水箱进水管均分别连接集水箱和蓄水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及水植培养的一体化装置,具有投入少、安装简单、易于搬运、运行稳定等特点,同时实现了屋面雨水收集处理与屋顶绿化的有机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202617754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162511.X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滨岸缓冲带的植物群落结构模式,适用于河流、湖泊、水源地滨岸带保护。包括滨岸缓冲带的坡度设计和植物群落结构;所述的河滨岸缓冲带的坡度为3%-5%,最佳为3%;所述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在滨岸缓冲带的近滨带种植水蓼群落植物,前滨带种植扒根草群落植物,后滨带种植茅草群落植物。有益效果是,通过滨岸缓冲带的坡度有效设置及植物群落栽植模式,能够使面源污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最佳。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河道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