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19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51088.4
申请日:2023-07-31
IPC: B60W3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行驶跟车间距的控制系统,包括:行驶环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指定车辆的基本行车数据、车辆参数,根据所述基本行车数据确定扩展行车数据;跟车指标确定模块:包括计算模型控制单元、指标定义单元、指标计算单元和指标输出单元,用于确定和输出跟车指标;所述跟车指标包括: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和期望跟车间距;跟车间距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期望跟车间距,向车速控制器输出车速控制需求,实现跟车间距控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因地制宜地计算与跟车间距有关的指标,并与汽车的车速控制器结合,实现跟车间距的控制,提高车辆跟车行驶的安全性和道路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6290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4277.9
申请日:2023-05-31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MA‑LSTM的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装置,包括定义和准备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的样本集,将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LSTM层、全连接层、softmax层以及输出层,在softmax层之前还包括优化层,用于根据所述LSTM层输出的驾驶意图矩阵h(t)与h(t‑1)对所述参数值进行调优;将训练集传入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进行模型训练,生成初始驾驶意图识别模型;将验证集传入所述初始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确定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结构的最佳参数,生成驾驶意图识别模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准确地驾驶意图识别模型,最终更加准确的判断出驾驶员当前的操作意图。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4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32755.5
申请日:2023-08-16
IPC: G01M17/007 , G06F18/10 , G06F18/2135 , G06F18/23213 , G06F18/241 , G07C5/08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行驶工况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GPS设备采集车载信息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车速和坡度信息;使用车速和坡度信息联合构建短行程工况,对短行程工况进行筛选和处理,对坡度进行平滑处理;选取计算短行程工况特征值,利用PCA降低数据维度,利用OCSVM剔除异常短行程片段;利用Canopy和K‑means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组合行驶工况。本发明构建了包含坡度信息的组合工况,优化了短行程工况构建方式,使得组合行驶工况更符合真实性;减少了异常短行程工况,使得聚类效果更佳;避免了聚类分析中K和初始类簇中心点的不可控性;本发明的方法准确性更高且适应于所有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306079.X
申请日:2023-03-27
IPC: B60W30/18 , B60W30/182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预测坡度执行制动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行车数据和环境数据,加载车辆动力学模型,向车辆动力学模型输入行车数据,获取车辆动力学模型输出的预测坡度值,根据预测坡度值,选择制动回收模式,加载车辆动力学模型前,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定义车速、车重和坡度为状态变量,用于确定系统状态向量,加入过程噪声向量、测量噪声向量,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车辆在上下坡路段能够识别道路坡度,最终实现车辆能够根据坡度值控制能量回收的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416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92216.5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方法,包括:加载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策略框架,执行能量管理策略,其中能量管理策略包括最优控制序列获取和最优控制序列发送;最优控制序列获取指:获取车辆行车信息序列,通过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策略框架获取预测时域内最优控制序列;最优控制序列发送指:将第一序列发送至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循环执行能量管理预测控制,实现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实时控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能量管理策略预测信息完整性,最终减少燃油消耗,提高行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41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00743.1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0W20/11 , B60W20/15 , B60W10/06 , B60W10/08 , G06F30/398 , G06F1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OC预测的燃油消耗分配系统和方法,包括:混合动力汽车能源管理模型,用于实现车轮转矩、发动机扭矩和电机转矩的约束关系,所述约束关系指:根据最佳燃油消耗因子,控制发动机扭矩和电机转矩的分配比例;等效电路模型,用于模拟行车时锂电池的动态变化,获取和输出电池内部参数,建立观测方程;锂电池SOC预测模型,用于计算t时刻的最佳预测SOC值;燃油消耗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最佳预测SOC值,调用混合动力汽车能源管理模型计算生成所述最佳燃油消耗因子,实现发动机扭矩和电机转矩的分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SOC预测值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实时、准确的最佳燃油消耗因子,从而实现能量管理策略的最佳实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2812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1104262.9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60L3/00 , B60K1/04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爆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氢燃料电池防爆防护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盖子,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的内部设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缓冲层的内侧和外侧均固定有连接网,所述壳体的内部左侧转动连接有两只圆环,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转轮,左侧所述第一转轮的右侧与所述壳体的内部右侧转动连接,设置活动板、第一拉绳、夹板、丝杆、第一转轮、圆环、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滑套、转柱、固定环、第一发条弹簧和第二发条弹簧,这样将电池放在活动板上,等电池放满之后,将转柱向里按压。
-
公开(公告)号:CN11393176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1019708.8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F02M25/12 , F02B67/00 , F16F15/02 , F16F15/023 ,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节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包括气缸整体、制氧机和传动盘,气缸整体的顶部左侧部位连通设置有预留进气口,气缸整体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制氧机,制氧机的左下角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气缸整体的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喷油嘴,气缸整体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气门组,气缸整体的顶部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气管,减震机构可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氧机受到外界震动力影响时,设置在制氧机内部的弹性支撑件以及充气囊和气囊可有效的对安装框架进行稳定抵触支撑,从而使得安装框架以及通过安装在安装框架内侧的零部件可更加稳定的安装固定在制氧机的内部投入使用,进而使得制氧机的使用寿命可更加长久。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5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67196.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阶数的锂离子电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电池进行混合功率脉冲特性实验,获取模型参数;S2、根据模型参数构建结构电路模块;S3、对电池进行动态压力测试,获取DST实验数据,划分SOC区域;S4、根据DST实验数据和HQIC准则计算各SOC区域的阶数;S5、根据各SOC区域的阶数构建选择模块;S6、根据结构电路模块和选择模块构建等效电路模型,获取可变阶数的锂离子电池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可变阶数的锂离子电池模型,通过HQIC信息准则,并加入对比因子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选择,使得锂离子电池模型的精度和复杂度得到更好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549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27074.4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广西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60T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刹车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对重型卡车的节能型刹车鼓散热器,包括弧块、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散热主水槽和散热连接槽,所述弧块包括顶块和底块,所述顶块和底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散热槽和内槽。本发明通过设置弧块、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散热主水槽、滚轮、转动鼓、第一齿轮和锥形齿轮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实现在司机踩下刹车之后,滚轮会跟随弧块贴合在外鼓上,从而通过多个结构最终来带动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旋转,并且由于第二管是连接在货车水箱上,这样当主动齿轮旋转就可以提高水流在散热主水槽内的流动速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利用转动鼓来收集部分刹车动能,并利用这部分动能来为刹车鼓的主动散热提供动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