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428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12977.0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网防雷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在ATP‑EMTP软件中建立雷电流模型、感应雷过电压模型、线路和杆塔模型、复合横担闪络模型、配电变压器模型、10kV电源模型、配电线路避雷器模型;将各模型连接并调整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幅值的大小,计算得到三相相应感应雷电压的大小,观察对应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是否发生闪络,若是没有发生闪络,则增大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的幅值,直到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刚好发生闪络,记录对应的雷电流幅值的大小,则该雷电流的幅值为对应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3557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49526.5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绝缘横担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绝缘横担装置包括:绝缘芯棒、绝缘外套、金具装置,采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绝缘芯棒,具有力学强度高、耐候性强、电绝缘性优良等优点,再在中空的玄武岩纤维管体内表面及外表面分别设置SMC复合材料制成的内衬层、SMC复合材料制成的外衬层,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复合绝缘横担的力学强度、电绝缘性及耐候性,减轻复合绝缘横担的重量,稳定性高;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对绝缘芯棒进行表面处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玄武岩纤维和聚合物体系的结合强度,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复合绝缘横担的力学强度、电绝缘性及耐候性,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6146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22630.X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式绝缘子,包括:绝缘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横担,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导线;第二连接部包括升降螺杆、转动杆、固定座、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升降螺杆滑动设置于固定座上,升降螺杆的轴向和升降螺杆的滑动方向均与绝缘部的轴向同向;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固定座上,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开设有螺孔;转动杆转动设置于固定座上,转动杆靠近于升降螺杆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针式绝缘子其与导线的连接需要采用钢丝缠绕固定,缠绕固定所需要的作业时间较多,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利于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29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57094.4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横担老化试验系统,其包括设于封闭空间内的应力试验模块、环境因素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应力试验模块包括水泥杆架、金属抱箍、金属连杆、偏心电机、绝缘子和弹簧,所述环境因素模块包括电力单元、盐雾单元、紫外光照单元、淋雨单元和冷热循环单元,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采集对应的试验信息。本发明公开的复合绝缘横担老化试验系统能够精确地从多角度、多因素评估复合绝缘横担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抗老化性能与寿命,为复合绝缘横担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47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72288.5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复合绝缘横担振动老化的试验系统,包括:机械底座、电杆、振动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偏心电机、受力连接杆、连接弹簧、受力支架、固定支座、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通过将复合绝缘横担与所述振动试验装置连接,根据实际电力输电系统的导线自重获取相应的连接弹簧,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调节相应的偏心电机转速,从而模拟在实际运行环境下所述复合绝缘横担产生振动的情景,通过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获取复合绝缘横担的荷载值和应变值,即可实现对复合绝缘横担的耐应力疲劳老化性能的研究。本发明能够有效模拟运行过程中复合绝缘横担在长期机械振动下的受力情况和力学加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93232.0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H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横担,包括横担单元,所述横担单元包括复合材料芯棒,所述复合材料芯棒的表面包覆有绝缘体层,所述复合材料芯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相对布置的两组端部金具组件,两组所述端部金具组件之间形成有放电通道。本发明的复合绝缘横担,提供线路中雷电波泄放通道,保护复合绝缘横担,降低雷电波对配网避雷器或变压器等带来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47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1072288.5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复合绝缘横担振动老化的试验系统,包括:机械底座、电杆、振动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偏心电机、受力连接杆、连接弹簧、受力支架、固定支座、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通过将复合绝缘横担与所述振动试验装置连接,根据实际电力输电系统的导线自重获取相应的连接弹簧,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调节相应的偏心电机转速,从而模拟在实际运行环境下所述复合绝缘横担产生振动的情景,通过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获取复合绝缘横担的荷载值和应变值,即可实现对复合绝缘横担的耐应力疲劳老化性能的研究。本发明能够有效模拟运行过程中复合绝缘横担在长期机械振动下的受力情况和力学加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42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912977.0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网防雷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在ATP‑EMTP软件中建立雷电流模型、感应雷过电压模型、线路和杆塔模型、复合横担闪络模型、配电变压器模型、10kV电源模型、配电线路避雷器模型;将各模型连接并调整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幅值的大小,计算得到三相相应感应雷电压的大小,观察对应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是否发生闪络,若是没有发生闪络,则增大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的幅值,直到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刚好发生闪络,记录对应的雷电流幅值的大小,则该雷电流的幅值为对应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213516259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234406.X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横担的力学加载装置,包括:机械底座、电杆、振动试验装置;其中,所述振动试验装置包括:偏心电机、受力连接杆、连接弹簧、受力支架、固定支座、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通过将复合绝缘横担与所述振动试验装置连接,根据实际电力输电系统的导线自重获取相应的连接弹簧,并根据实际运行环境调节相应的偏心电机转速,从而模拟在实际运行环境下所述复合绝缘横担产生振动的情景,通过荷载监测单元和应变监测单元获取复合绝缘横担的荷载值和应变值,即可实现对复合绝缘横担的耐应力疲劳老化性能的研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模拟运行过程中复合绝缘横担在长期机械振动下的受力情况和力学加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123599U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22917145.1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式绝缘子,包括:绝缘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横担,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导线;第二连接部包括升降螺杆、转动杆、固定座、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升降螺杆滑动设置于固定座,升降螺杆的滑动方向与绝缘部的轴向同向;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开设有螺孔;转动杆转动设置于固定座上,转动杆靠近于升降螺杆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针式绝缘子其与导线的连接需要采用钢丝缠绕固定,缠绕固定所需要的作业时间较多,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利于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