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45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92646.3
申请日:2020-08-09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土壤改良剂,尤指一种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灰、椰糠、凹凸棒粉与微生物菌剂,体积百分比为: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炭:椰糠:凹凸棒粉=40~55%:2~4%:2~4%:2~4%:0.5~1%;本发明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物、有机和无机材料以及微生物菌剂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科学配制成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针对草坪、乔灌木种植穴、道路绿化带等不同类型绿地生境,联合微生物菌剂,从而有效改善绿地土壤容重、通气度、入渗率、团聚体结构、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退化问题,对绿地植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长效促进作用,提升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2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412927.5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磷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解磷菌剂由经过特定方法(尤其是使用特定成分及其用量的固体扩繁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青霉菌孢子粉末与黑曲霉菌孢子粉末组成,这两个菌株在溶解土壤难溶磷源等方面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显著提升了土壤中磷素的利用率,缓解了过量磷肥使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促进了植物生长,适用于制备菌肥。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12927.5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磷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解磷菌剂由经过特定方法(尤其是使用特定成分及其用量的固体扩繁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青霉菌孢子粉末与黑曲霉菌孢子粉末组成,这两个菌株在溶解土壤难溶磷源等方面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显著提升了土壤中磷素的利用率,缓解了过量磷肥使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促进了植物生长,适用于制备菌肥。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53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792646.3
申请日:2020-08-09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土壤改良剂,尤指一种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灰、椰糠、凹凸棒粉与微生物菌剂,体积百分比为:有机废弃物堆肥:木质生物炭:稻壳炭:椰糠:凹凸棒粉=40~55%:2~4%:2~4%:2~4%:0.5~1%;本发明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物、有机和无机材料以及微生物菌剂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科学配制成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剂,针对草坪、乔灌木种植穴、道路绿化带等不同类型绿地生境,联合微生物菌剂,从而有效改善绿地土壤容重、通气度、入渗率、团聚体结构、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退化问题,对绿地植物的生长起到良好的长效促进作用,提升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350593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2970901.0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城市绿地的填埋式土壤采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柱、采集柱盖体和电动取出部件,所述采集柱由两个相互配合的框架部件组成,所述框架部件包括垂直框架和与所述垂直框架相连接的多个水平框架,所述两个框架部件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的贴合处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框架部件的侧壁设置有网状结构;所述采集柱盖体与所述采集柱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电动取出部件与所述采集柱盖体相连接,用于将采集柱盖体和采集柱从土壤中取出。所述装置可实现免挖掘、保持土体完整的填埋式土壤采集,有效减少了后期挖掘、钻孔取样的工作量,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