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8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05452.6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全量人口合成及出行要素构建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及互联网位置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迭代比例更新模型IPU生成全量家庭信息及人口信息,并根据多源数据统计结果更新人口出行要素属性。本发明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源,获取不同维度和层次的人口特征,提高人口生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且采用迭代更新算法IPU进行人口合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更新,使得人口合成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计算效率高,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口特征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599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340202.1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9 , G06F16/2458 , G06F16/906 , G06Q10/047 , G06Q10/06 , G06Q50/26 , H04W4/02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地铁优势腹地出行链生成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手机定位数据;步骤2:根据轨道线网地理信息获取城市地铁网络中所有的地铁链路表;步骤3:基于手机定位数据判断地铁站客流起讫点;步骤4: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客流腹地的空间竞争优势分析,生成站点客流出行链OD数据;步骤5:基于多元数据的地铁客流腹地和站点OD分布的校核。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地铁客流全样本的腹地分析和路径还原的准确性、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通过低成本、广覆盖、高采样率的手机定位数据进行不同区位站点分类的地铁站点优势服务范围和地铁客流腹地分析,再结合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和人口覆盖,实现地铁全样本集散客流的来源地腹地和数据校核,以生成地铁客流出行的完整出行链,从而为交通规划和地铁设计管理者在轨道竞争优势分析和客流引导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97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61880.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口就业分布的多交通设施选址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栅格离散化;S2选址模型构建;S3距离衰减系数和选择偏好概率计算;S4选址模型求解;S5设施附着至路网;本发明基于已有的人口就业栅格数据,将人口就业栅格离散化为人口就业需求点,所有需求点位置均作为候选设施建设位置,并根据候选设施位置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估计设施建设相对成本。确定需求点和候选设施位置后,使用元启发式算法,量化地在候选设施位置上进行设施选择,以克服公共交通设施规划时,主观因素影响、设施候选位置多、设施覆盖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提供公共交通设施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63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420724.2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评价方法,包括S1交通小区划分和指标获取;S2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造;S3基于聚类分析的发展水平等级划分;S4协同性评价模型构造;S5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指标优化策略制定。本发明可直接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评价和优化,根据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指标数据,从协同性角度评价交通小区土地利用开发水平和城市交通设施供给水平的匹配程度。计算交通小区城市交通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的理想值,并根据交通小区的发展水平等级确定指标改进的幅度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168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90499.0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9 , G06F16/2458 , G06F16/906 , G06Q50/26 , H04W4/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枢纽客流溯源方法,按照采样要求获取指定时间段内高频率信号触发、具有时空间关联特征的手机信令数据,基于现有的手机定位数据生成初始OD数据,结合枢纽客流出行特征分析,通过与枢纽站基站匹配,形成具有时空关联特征的枢纽出行OD点对信息,再对获得的枢纽出行信息进行枢纽客流的最终来源地和目的地分析,并进行不同枢纽客流分类的客流溯源分析,形成基于交通小区的枢纽客流互联互通表,为交通管理和枢纽空间布局规划提供满足不同客流分类的枢纽客流出行特征的大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661880.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口就业分布的多交通设施选址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栅格离散化;S2选址模型构建;S3距离衰减系数和选择偏好概率计算;S4选址模型求解;S5设施附着至路网;本发明基于已有的人口就业栅格数据,将人口就业栅格离散化为人口就业需求点,所有需求点位置均作为候选设施建设位置,并根据候选设施位置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估计设施建设相对成本。确定需求点和候选设施位置后,使用元启发式算法,量化地在候选设施位置上进行设施选择,以克服公共交通设施规划时,主观因素影响、设施候选位置多、设施覆盖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提供公共交通设施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2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28575.7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多交通设施等时圈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迭代节点标记;S2凸集或凹集等时圈构造;S3等时圈扩大调整;S4Voronoi图构造和相交;S5贴合交通网络。该基于交通网络的多交通设施等时圈计算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多设施场景,在确定设施覆盖范围内网络节点时,具有与最短路算法相同精确度的同时,算法复杂度和计算时间大幅下降,进行凸集、凹集等时圈构造,提升在稀疏路网和边界存在时等时圈构造效果,进行等时圈二次调整,考虑出行者的越野出行行为以及等时圈贴合至交通网络的需求,进行Voronoi图构造并与最大化等时圈相交,消除设施间等时圈的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01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605452.6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全量人口合成及出行要素构建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及互联网位置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迭代比例更新模型IPU生成全量家庭信息及人口信息,并根据多源数据统计结果更新人口出行要素属性。本发明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源,获取不同维度和层次的人口特征,提高人口生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且采用迭代更新算法IPU进行人口合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更新,使得人口合成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计算效率高,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口特征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10473.8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Q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商务区职住平衡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评价方法包括:S1划定商务区就业中心30分钟通勤圈;S2构建职住平衡综合测度指标模型,并计算六个职住平衡测度指标;S3评价商务区详细规划方案职住平衡度并进行反馈;S4商务区详细规划方案改善及再评估;所述评价系统包括:通勤圈划定模块、职住平衡综合测度指标模型构建模块、职住平衡度评价模块、规划方案改善及再评估模块,用于实施步骤S1‑S4;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实现了职住平衡指标由检测评估向规划支撑与引导方向转变,可用于国土空间单元详细规划层面的实施管控、传导与政策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26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828575.7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N7/01 , G06Q10/04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多交通设施等时圈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迭代节点标记;S2凸集或凹集等时圈构造;S3等时圈扩大调整;S4Voronoi图构造和相交;S5贴合交通网络。该基于交通网络的多交通设施等时圈计算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多设施场景,在确定设施覆盖范围内网络节点时,具有与最短路算法相同精确度的同时,算法复杂度和计算时间大幅下降,进行凸集、凹集等时圈构造,提升在稀疏路网和边界存在时等时圈构造效果,进行等时圈二次调整,考虑出行者的越野出行行为以及等时圈贴合至交通网络的需求,进行Voronoi图构造并与最大化等时圈相交,消除设施间等时圈的重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