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27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22247.2
申请日:2023-01-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电冲击下长间隙流注放电发展图像预测方法,利用流注放电试验观测系统,采集ICCD拍摄的流注放电图像、放电电压以及时间数据,将图像转换为放电光强矩阵后,确定光强矩阵与放电电压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采用XGBoost算法建立多输出回归模型,通过采用n折交叉验证方法选择损失函数评估最优的模型及参数,按照电压放电顺序将随时间变化的瞬时电压和相应时间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得到预测的一系列光强矩阵,还原为图像后即可获得流注放电过程的放电图像;能够改善现有技术采用试验方法难以获取完整连续的长间隙流注发展图像的不足,实现雷电冲击下长空气间隙流注放电光强的纳秒级变化发展过程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98342.1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放电图像及电流的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电子密度计算方法,结合长间隙放电机理和放电图像及放电电流形成原理对长空气间隙中流注放电和先导放电通道的平均电子密度进行计算;在计算通道电子密度时,将实验所拍摄到的纳秒曝光时间放电图像进行阿贝尔逆变换,将二维放电图像转化为三维放电光强分布以确定放电通道位置,同时根据实验中所测得的放电电流计算出图像拍摄时间内的总电荷量;基于放电电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其与电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求取长间隙放电通道的平均电子密度,以实现长空气间隙放电场景的电子密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5426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757980.2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时空分布的观测方法,通过设置光栅光谱仪的触发时延及其像增强探测器的增益,并对各种信号传输时间延迟进行校正,可以得到精确且分辨率高的标准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的时空分布。本发明提供的标准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时空分布的观测方法用于电力系统防雷设计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0542677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757980.2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时空分布的观测方法,通过设置光栅光谱仪的触发时延及其像增强探测器的增益,并对各种信号传输时间延迟进行校正,可以得到精确且分辨率高的标准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的时空分布。本发明提供的标准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发射光谱时空分布的观测方法用于电力系统防雷设计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59453.6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Inventor: 熊建斌 , 陈康 , 梁琼 , 钱文博 , 刘鸣慧 , 聂锦机 , 吴俊廷 , 杨焕槟 , 何文潼 , 黄文波 , 杨雄家 , 张思晴 , 路天天 , 王颀 , 岑健 , 宋伟伟 , 董湘君 , 郑辞晏 , 周卫 , 刘军 , 伍银波 , 张垭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药品存储分发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坐标机器人的硬件选型与组装调试、对STM32微控制的通信协议和定时器外设的配置以及程序算法的设计;所述坐标机器人由步进电机、丝杆滑台和TB6600驱动器组成;所述STM32微控制的通信协议和定时器等外设的配置,设置IO口和定时器及其中断功能的工作逻辑;所述程序算法的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步进电机梯形加减速算法、定位算法和运动控制逻辑。本发明是面向智能药房的拥有存取功能的智能夹取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门诊药房的自动发药,服务于病患,方便病患就医,减少病患排队取药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007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59551.X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R眼镜的温湿度气体检测仪,外部环境实时控制系统包括液晶显示屏、红外测温传感器、CO传感器、核心处理器、烟雾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无线设备;AR眼镜具备无线传输视频数据的功能,与语音通话的功能。外部环境实时控制系统和AR眼镜的所获取的外界环境信息、设备信息与作业人员的操作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同时传送到远端PC设备;远端PC设备的操作人员通过三个信息源进行判断,及时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指导性工作、预警。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CO浓度、HCHO浓度;将检测到的指数变化通过无线蓝牙模块实时传输到AR眼镜中,实现无手操作,解放双手,加快电力系统检修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027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67197.5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Inventor: 熊建斌 , 张震浩 , 路天天 , 李章伶 , 聂锦机 , 王颀 , 岑健 , 吴秀翔 , 吴俊廷 , 宋伟伟 , 董湘君 , 郑辞晏 , 周卫 , 刘军 , 伍银波 , 张垭琦 , 李朋
IPC: G06F3/01 , G06Q10/0631 , G06Q10/087 , G02B2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成像原理的运维巡检系统,包括拥有成像功能的眼镜主体以及拥有接受与发送数据功能的智慧云平台,基于拥有成像功能的眼镜主体和拥有接受与发送数据功能的智慧云平台实现多种功能;本发明应用于AR眼镜上可以有效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难度和危险性,方便于专家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地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远程指导,进行故障诊断等;应用于物流仓储领域,佩戴者可以通过AR眼镜接收来自智慧云平台的订单信息,或是通过AR眼镜携带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获取订单信息,使其在仓库中更加便捷地进行拣货、包装及进行库存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052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59557.7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IPC: G07F17/12 , G07F11/00 , G07F9/00 , G07F9/02 , G07F9/10 , H04W4/021 , H04W4/80 , H04W4/12 , G06Q10/08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递柜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录入用户快递件的信息;S2:快递件的快递箱选择判断;S3:用户智能硬件终端的快递件信息推送;S4:采集用户智能硬件终端的指令信息;S5:进入快递区与用户智能硬件终端产生近场通讯;S6:判读快递是否为用户和快递是否被提取;S7:对已取件快递区进行撤销,取消监管的状态;S8:对非用户提取快递件,进行报警处理。本发明应用于用户快递的件寄存,也可以应用于快递人员的寄存,也能够应用于外卖件的寄存。提高快递件投放速度,用户无需应对快递人员的电话,用户无需刻意记忆提取快递的信息,快递柜系统实时提醒用户提取快递,实现提高快递件提取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6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239582.3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IPC: G06F30/392 , G06F30/3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IS分支母线三相外壳及接地环流计算和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GIS分支母线的三相外壳及接地环流产生机理,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构建GIS分支母线及接地支架三维模型并计算模型参数;S2、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搭建三相分支母线导线及外壳相互耦合的完整电磁暂态仿真模型;S3、根据计算得到的GIS分支母线三相外壳及接地环流分析GIS分支母线外壳环流及接地环流幅值与接地点之间的关系特征。本发明采用有限元及电磁暂态仿真相结合,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实际分支母线模型参数,基于此参数搭建独立的三相导线及外壳相互耦合的完整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出GIS分支母线三相外壳及接地环流,并对其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20940065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2230663.9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图像时空分布的观测系统,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棒-板空气间隙、电容分压器、像增强探测器、示波器及控制显示终端,所述电容分压器的一端分别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输入端及棒-板空气间隙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分压器的另一端、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输出端及棒-板空气间隙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示波器分别与电容分压器及像增强探测器连接,所述像增强探测器还与控制显示终端连接,所述像增强探测器捕捉棒-板空气间隙的放电图像。用于获得更清晰完全的标准雷电冲击下空气间隙放电图像的时空分布,推进空气间隙雷电冲击下放电物理机理研究的深入程度,最终促进电力系统防雷水平的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