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式禽畜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4956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1590362.1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禽畜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厌氧区、跌水接触氧化区和菌藻共生转盘区;厌氧区设置多个用于降解分散式禽畜粪污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反应区,多个反应区与污水进水管和出水提升管连通,多个反应区反应后形成第一出水;菌藻共生转盘区包括菌藻区、出水区和转动连接在菌藻区中的藻类盘,藻类盘上附着有藻类,菌藻区中接种有好氧菌;第一出水驱动藻类盘转动,菌藻共生转盘区对第一出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及氮磷资源利用形成第二出水;第二出水自出水区跌至多级接触氧化区中,进行硝化反应形成硝化液。本发明提高污水处理效能,能够满足农村单户使用的要求。

    一种分散式禽畜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4956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90362.1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式禽畜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厌氧区、跌水接触氧化区和菌藻共生转盘区;厌氧区设置多个用于降解分散式禽畜粪污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反应区,多个反应区与污水进水管和出水提升管连通,多个反应区反应后形成第一出水;菌藻共生转盘区包括菌藻区、出水区和转动连接在菌藻区中的藻类盘,藻类盘上附着有藻类,菌藻区中接种有好氧菌;第一出水驱动藻类盘转动,菌藻共生转盘区对第一出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及氮磷资源利用形成第二出水;第二出水自出水区跌至多级接触氧化区中,进行硝化反应形成硝化液。本发明提高污水处理效能,能够满足农村单户使用的要求。

    一种自驱动菌藻植共生转盘处理农村污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25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48466.X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动菌藻植共生转盘处理农村污水方法,从高到低梯级设有多级自驱动菌藻植共生转盘,污水经提升泵至高位水箱布水;16%的污水跌落于驱动区同轴驱动菌藻共生转盘转动,再经由格宾网箱底层陶粒凹土复合层净化、第二水生植物层进行氮磷资源化利用,最后通过前端的导流出水管进入下一级驱动区;84%的污水跌落于主反应区,经由菌藻共生转盘盘面附着的菌藻协同净化,隔板停留后流至植物生态床,通过出水堰和跌水导流板流入下一级主反应区进一步净化水质。本发明驱动区采用跌水自驱动布水复氧,主反应区通过隔板延长污水在系统内停留时间,利用藻类光合作用和植物根系泌氧作用提高主反应区溶氧,增强系统硝化性能。

    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地埋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310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49846.0

    申请日:2022-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地埋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内部设置有调节区、厌氧流化区、第二导流区、硝化区、第一导流区和反硝化区,调节区的顶部与固设在池体左侧墙的进水管连通;调节区的下部通过布水系统与厌氧流化区的下部连通;厌氧流化区与第二导流区之间通过第一分隔环板顶部的第一溢流口连通;第二导流区与硝化区通过第二分隔环板底部的第一导流口连通;硝化区与第一导流区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顶部的第二溢流口连通;第一导流区与反硝化区之间通过第三隔板底部的第二导流口连通;反硝化区的顶部与固设在池体右侧墙的出水管连通。本发明仅通过布水系统中的水泵提升即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有机物去除和生物脱氮效果。

    一种自驱动菌藻植共生转盘

    公开(公告)号:CN220098726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0712412.2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驱动菌藻植共生转盘,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主反应区和驱动区,所述主反应区位于驱动区两侧,所述驱动区内设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与菌藻共生转盘同轴相连,所述主反应区由内到外包括菌藻共生转盘、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植物生态床、出水堰和跌水导流板。本实用新型在主反应区以隔板分隔菌藻共生转盘和植物生态床,延长污水在系统内停留时间,利用藻类光合作用和植物根系泌氧作用提高主反应区溶氧,增强系统硝化性能。主反应区藻类和植物光合作用实现系统内氮磷资源化利用,植物生态床有效拦截脱落生物膜,无需后置沉淀设备,且具有景观效益。

    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709026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777705.4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浮床,包括水生植物区、浮床载体区、水生动物区、强化填料区和格宾网箱区,水生植物区设置在浮床载体区表层;水生动物区固定在浮床载体区底部;强化填料区固定在水生动物区底部;格宾网箱区悬挂在强化填料区底部;浮床载体区设有用来产生微细气泡以实现溶氧目的充氧筒,充氧筒的上端与充氧设备的充气端相连,其中充氧设备由光伏发电装置提供电能;充氧筒的下端依次穿过水生动物区和强化填料区后伸至格宾网箱区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干预构建完善的三维生态修复系统,加快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的同时,不会破坏原有水体生态,持续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另外光伏发电供能实现充氧,节能减排,且强化水体复氧。

    一种组合型悬浮填料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17715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23206021.8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型悬浮填料,由球形壳体、限位支撑杆、隔室填料槽、脱氮载体、除臭载体和除磷载体组成,球形壳体包括上半球型壳体和下半球型壳体,限位支撑杆设置于球形壳体的中心轴,两端限位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上半球型壳体和下半球型壳体的底卡接,另一端穿过隔室填料槽与中间限位支撑杆卡接,隔室填料槽共计五个将球形壳体分隔成六个腔体,将球形壳体由中心向两底端依次填充脱氮载体、除臭载体和除磷载体。本组合型悬浮填料相比传统悬浮填料,解决技术中存在的填料比表面积小、填料易变形、填料易堵塞,脱氮除磷效能差等技术问题,其结构简单,启动周期短,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