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62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804998.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粉煤灰基混凝土的复合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外加剂包括:超细粉煤灰40份‑50份,高活性硅灰10份‑15份,矿粉10份‑15份,稻壳粉1份‑2份,石灰粉5份‑10份,减水剂0.5份‑2份,有机外加剂2份‑10份和磷酸盐类化合物2份‑4份;上述有机外加剂包括癸基葡萄糖苷、聚乙烯醇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外加剂在不降低浆体流动性的同时,还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并且抗渗透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提升了混凝土的防水能力和抗渗透性,能够有效延长其在潮湿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52862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04998.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粉煤灰基混凝土的复合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外加剂包括:超细粉煤灰40份‑50份,高活性硅灰10份‑15份,矿粉10份‑15份,稻壳粉1份‑2份,石灰粉5份‑10份,减水剂0.5份‑2份,有机外加剂2份‑10份和磷酸盐类化合物2份‑4份;上述有机外加剂包括癸基葡萄糖苷、聚乙烯醇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外加剂在不降低浆体流动性的同时,还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并且抗渗透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提升了混凝土的防水能力和抗渗透性,能够有效延长其在潮湿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5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85885.5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压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浆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水泥60~70份,矿渣粉10~15份,硅灰2~5份,流变组份16~24份,稳定组份1~2份,干燥组份3~5份,膨胀剂0.01~0.03份,消泡剂0~0.02份,减水剂0.15~0.3份。称取水泥、矿渣粉、硅灰、流变组份、稳定组份、干燥组份,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膨胀剂、消泡剂、减水剂,搅拌均匀;按水胶比0.28称取拌和水加入,快速搅拌,得到高匀质性和低水敏感性的所述压浆料,可实现良好的流动性能、降低因用水量过大或外部水导致浆液泌水、分层,提高水泥浆体的抗拉强度,改善浆体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8898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126253.8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粉煤灰加工设备及制备方法,设备包括:工作台、研磨筒、鼓风机、沉降室、收集桶、密封板、电机、传动轴、粉碎研磨机构、进料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通气管、防尘过滤网、压力空气仓、压力空气供给装置。方法包括进料、研磨、细粉回收等步骤。本发明可达到纯绿色无污染的粉煤灰加工效果,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加工工艺复杂、需要反复过筛、反复研磨的缺陷,通过本发明可得到超细粉煤灰;同时,本发明所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打破了传统粉煤灰加工中破碎、过筛、研磨、再过筛、再将过筛后的大颗粒返回研磨的技术思路,可在得到高品质的粉煤灰的同时提高粉煤灰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88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55848.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评价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的方法。该评价首先取待测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加热熔融,搅拌均匀后分为同等的待测样品A和待测样品B;然后采用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待测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为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7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77502.4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01 , G01N21/35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沥青试验领域,具体涉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用样品固定工具及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压力分布监测模块监测样品接触面各处的压力分布,能够直接反馈出样品接触面是否完全与下方样品接触;在样品接触面与样品完全接触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样品红外光谱图中相同位置吸收峰的峰高的变化对最终测试压力值进行限定,进而保证ATR晶体与样品紧密接触。由于不同粉末样品的压缩性能不同,通过设定不同粉末样品的最终测试压力值,能够为后续相同样品的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检测的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实现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255848.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评价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的方法。该评价首先取待测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加热熔融,搅拌均匀后分为同等的待测样品A和待测样品B;然后采用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待测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为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67174.0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商红发 , 李永振 , 申全军 , 毕飞 , 杨耀辉 , 马士杰 , 樊亮 , 李利 , 林江涛 , 魏慧 , 商淑杰 , 侯佳林 , 张田涛 , 梁皓 , 周圣杰 , 姜峰 , 赵宁 , 牛春 , 李程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用于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沥青中改性剂掺量的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主要为将不同掺量改性剂加入到基础沥青中,制备成不同掺量的改性沥青;测定不同改性剂掺量的改性沥青与碱性集料的接触角,计算黏附功,线性拟合后建立碱性集料‑改性沥青黏附功标准曲线;然后测定不同改性剂掺量的改性沥青与酸性集料的接触角,计算黏附功,线性拟合后建立酸性集料‑改性沥青黏附功曲线;根据碱性集料‑改性沥青黏附功标准曲线,改性剂掺量为0时与碱性集料的黏附功,对应于酸性集料‑改性沥青黏附功曲线时的改性剂掺量为最小掺量;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改性剂掺量为最大掺量;改性剂最小掺量与最大掺量范围即为确定的掺量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67829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224707.1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C08L95/00 , C08L91/00 , C08L53/02 , C08L83/06 , C08L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煤基超硬质沥青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所述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S1.煤基超硬质沥青与适量软组分油混合,加热溶解得到混合液态物料一;S2.聚合物改性剂与余量软组分油混合,加热溶胀得到混合液态物料二;S3.混合液态物料一、混合液态物料二与道路石油沥青混合,高速剪切后加入交联剂一、交联剂二、温拌剂,搅拌发育得到复合改性沥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合改性沥青在开发优质沥青胶结料的基础上,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实现煤基化工固废在道路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78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24707.1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C08L95/00 , C08L91/00 , C08L53/02 , C08L83/06 , C08L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煤基超硬质沥青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所述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S1.煤基超硬质沥青与适量软组分油混合,加热溶解得到混合液态物料一;S2.聚合物改性剂与余量软组分油混合,加热溶胀得到混合液态物料二;S3.混合液态物料一、混合液态物料二与道路石油沥青混合,高速剪切后加入交联剂一、交联剂二、温拌剂,搅拌发育得到复合改性沥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合改性沥青在开发优质沥青胶结料的基础上,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实现煤基化工固废在道路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