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数据采集用雷达探测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6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89063.7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地质数据采集用雷达探测车,涉及地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履带式车体与遥控装置,履带式车体内设有动力系统,履带式车体上安装有地质雷达与机械臂,地质雷达的天线可拆卸连接于机械臂的外端;履带式车体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履带式车体内设有控制箱,机械臂、地质雷达、摄像头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控制箱与遥控装置无线信号连接,遥控装置的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履带式车体行走操作模块以及机械臂动作操作模块。本发明可实现采用远程遥控作业,可实现掌子面前方围岩的连续化点测,检测高效且准确。

    一种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149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08863.2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原始桥梁图片;调用训练好的UNet++模型,将原始桥梁图片输入至训练好的UNet++模型进行裂缝分割操作,得到裂缝二值图,其中,UNet++模型结合了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及空间注意力模块;根据图像形态学算法以及骨架化算法对裂缝二值图进行去噪操作,得到去噪二值图;根据骨架化算法对去噪二值图进行骨架提取操作,得到裂缝骨架数据;根据裂缝几何参数计算方法对裂缝骨架数据进行裂缝参数计算操作,得到裂缝计算结果;向用户终端输出裂缝计算结果。本申请可以将基于图像的裂缝检测技术应用到混凝土裂缝检测中,实现裂缝的自动检测。

    上跨既有线路的连续T构高架桥边跨支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37381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52905.X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一种上跨既有线路的连续T构高架桥边跨支架结构,包括对拉式吊杆和梁底托架,对拉式吊杆采用4x2(横向四根,纵向两根)根结构布局,对拉式吊杆上部支撑在基础结构的顶部(即已经完成浇筑施工工作的桥梁主体结构),对拉式吊杆下部连接梁底托架的横梁上。本发明专利提出的支架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跨既有线路连续T构高架桥在进行边跨施工时下部空间有限的问题,同时较落地式支架法和附着式支架法而言,减少了支架用量,大大降低费用投入。本发明减去了传统吊架需要的挂篮,相对于传统托架而言在保障其安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支架用量。本发明支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工期短、安全可靠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上跨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

    一种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14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08863.2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原始桥梁图片;调用训练好的UNet++模型,将原始桥梁图片输入至训练好的UNet++模型进行裂缝分割操作,得到裂缝二值图,其中,UNet++模型结合了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及空间注意力模块;根据图像形态学算法以及骨架化算法对裂缝二值图进行去噪操作,得到去噪二值图;根据骨架化算法对去噪二值图进行骨架提取操作,得到裂缝骨架数据;根据裂缝几何参数计算方法对裂缝骨架数据进行裂缝参数计算操作,得到裂缝计算结果;向用户终端输出裂缝计算结果。本申请可以将基于图像的裂缝检测技术应用到混凝土裂缝检测中,实现裂缝的自动检测。

    一种轻便型沥青路面病害就地再生修复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67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85748.X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便型沥青路面病害就地再生修复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微波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侧,连接所述微波防护罩,所述微波防护罩上设置有一组新料注入口,所述微波防护罩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区域,所述微波防护罩对应每个区域有分别连接六条微波磁控管。本发明涉及旧沥青再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型沥青路面病害就地再生修复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轻便型沥青路面病害就地再生修复的装置及方法,该发明能够充分使旧沥青加热激活,节约能源同时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有效防止沥青二次老化,实现现场刨铣与就地热再生。

    一种地层中浅埋隧道基坑的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29522.8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层中浅埋隧道基坑的支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隧道技术领域,该地层中浅埋隧道基坑的支护装置包括两个底柱,两个底柱的上端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矩形槽的下内壁均活动铰接有第二立柱,两个矩形槽的下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两个第二立柱的一侧设置有护板;两组上层防护机构,每组上层防护机构均包括移动组件和固定组件,护板与两组移动组件连接以实现护板的移动,每组固定组件均包括连接块、卡块、卡槽、两个卡接弹簧;本装置将防护支架设为半成品,不用人工进入隧道内,在进行一步步安装,使得支护安装更加方便快速,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本防护架还可以多次利用。

    一种新型煤炭检验分析化验用的灰皿钳

    公开(公告)号:CN206725255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241675.4

    申请日:2017-03-14

    Inventor: 王翔

    Abstract: 一种新型煤炭检验分析化验用的灰皿钳,包括一段手柄杆,二段手柄杆,隔热手柄,旋转环,条形夹臂,螺杆,固定垫片,连接筒,连接箱,条形夹臂末端牢固的插入连接筒内,连接筒在连接箱内,连接筒两侧内有螺纹,连接筒两侧插入螺杆并且用固定垫片将其固定以阻止螺杆与连接箱发生相对运动。转动螺杆一端固定的螺丝可调节条形夹臂的宽度。连接筒另一端连接着一段手柄杆,一段手柄杆与二段手柄杆由旋转环连接,可上下转动二段手柄杆通过旋转环调节一段手柄杆与二段手柄杆的角度。一段手柄杆与连接筒及条形夹臂在一条直线上,二段手柄杆末端带有隔热手柄。本实用新型操作稳定安全,同时又不会对夹持的样品造成污染。

    铝合金窗户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25034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26120.X

    申请日:2011-11-01

    Inventor: 王翔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窗户,包括推拉窗,推拉窗设有窗框,窗框内设有窗户,窗户与窗框的上下两个边框之间分别设有开启装置,包括在窗框上设置的滑槽、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滑块,窗户下侧的边框设有限位槽,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窗框铰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铰接,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一方面可以实现推拉窗的作用,使用轻便;另一方面可以将将推拉窗的窗户全部开启,通风面积比大。

    一种新型的灰皿钳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78233U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21325573.7

    申请日:2017-10-16

    Inventor: 王翔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灰皿钳,包括手柄、橡胶卡槽、手电筒、左钳臂、右钳臂、连接轴、圆弧夹持结构、左夹臂、右夹臂、左横杆、右横杆、钳舌。左钳臂、右钳臂一端与手柄相连,手柄上部固定橡胶卡槽,橡胶卡槽中放有手电筒。左钳臂、右钳臂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圆弧夹持结构相连,圆弧夹持结构另一端分别与左夹臂、右夹臂相连,左夹臂、右夹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左横杆和右横杆,左横杆与右横杆上各有两个钳舌,钳舌上部有螺纹,通过螺纹旋于横杆上。在保证钳舌不碰到灰样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钳舌在横杆上的旋入深度使其夹住灰皿以达到精准取出灰样的目的。

    一种可以快捷变换筒体高度的旋流器

    公开(公告)号:CN206965949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869274.3

    申请日:2017-07-18

    Inventor: 王翔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快捷变换筒体高度的旋流器,包括入料管,三段筒体,锥体,溢流管,压盘。入料管与第一段筒体上部相切连接,溢流管通过压盘固定插入筒体中,第三段筒体下端和锥体上端均有法兰,第三段筒体和锥体通过法兰相连,三段筒体上均有螺纹,第二段筒体分别通过螺纹与第一段筒体和第三段筒体上的螺纹相连接,第二段筒体外部嵌有把手,更换不同高度的筒体时,通过旋转第二段筒体上的把手将第二段筒体换成预先准备好的高度的筒体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了人力物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