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大臂支撑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999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87462.8

    申请日:2015-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19/0012 G06F17/50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大臂支撑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装置是在机械手大臂和大臂基座之间设有气动支撑缸,气动支撑缸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机械手大臂和大臂基座上,在气动支撑缸与气源回路之间连接有气动压力控制回路;所述气动压力控制回路,主要由气源、稳压型减压阀、微雾分离器、电气比例压力阀、先导型减压阀、节流阀及压力表连接构成;通过气动压力控制回路,可实现对气动支撑缸供气压力的实时无级调控,使得气动支撑缸能够按照负载大小适当输出大臂所需要的平衡支撑力,使得大臂可用较小的驱动力矩实现对较大负载的顺利搬运。

    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065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50732.8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它是由机器人机身、推动器、气囊、平衡装置和作业机械手五部分组成;通过推动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沉浮、升降和左右水平转身动作;通过气囊平衡机器人的重力,减轻螺旋桨的工作负载;通过平衡装置保证机器人动作过程中一直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作业机械手实现水下作业。本发明的水下作业机器人,机身具有三个自由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升降,水平转身,并可以根据机器人的重心的改变调整机身的位置使其实现自身的平衡。作业机械手可进行灵活弯曲和抓取,实现水下作业。

    机械手大臂支撑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999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87462.8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大臂支撑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装置是在机械手大臂和大臂基座之间设有气动支撑缸,气动支撑缸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机械手大臂和大臂基座上,在气动支撑缸与气源回路之间连接有气动压力控制回路;所述气动压力控制回路,主要由气源、稳压型减压阀、微雾分离器、电气比例压力阀、先导型减压阀、节流阀及压力表连接构成;通过气动压力控制回路,可实现对气动支撑缸供气压力的实时无级调控,使得气动支撑缸能够按照负载大小适当输出大臂所需要的平衡支撑力,使得大臂可用较小的驱动力矩实现对较大负载的顺利搬运。

    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0652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50732.8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它是由机器人机身、推动器、气囊、平衡装置和作业机械手五部分组成;通过推动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沉浮、升降和左右水平转身动作;通过气囊平衡机器人的重力,减轻螺旋桨的工作负载;通过平衡装置保证机器人动作过程中一直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作业机械手实现水下作业。本发明的水下作业机器人,机身具有三个自由度,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升降,水平转身,并可以根据机器人的重心的改变调整机身的位置使其实现自身的平衡。作业机械手可进行灵活弯曲和抓取,实现水下作业。

    机械手小臂拉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9997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87229.X

    申请日:2015-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19/0012 G06F17/50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小臂拉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装置是在机械手大臂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杆件和小臂两侧,左右对称铰接安装有两个气动拉力缸,在两个气动拉力缸与气源之间连接有气动压力控制回路;所述气动压力控制回路,主要由气源、稳压型减压阀、微雾分离器、电气比例压力阀、先导型减压阀及压力表连接构成;通过气动压力控制回路,实现对气动拉力缸供气压力的无级调控,使得气动拉力缸能够按照负载大小适当输出小臂所需要的平衡力矩,从而可在机械手空载及不同负载工况时,有针对性地对其工作范围内的小臂重力矩及负载重力矩进行有效平衡,使得小臂可用较小的驱动力矩实现对较大负载的搬运。

    一种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23637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49553.2

    申请日:2015-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它是由捕捞容器、捕捞机械手、抽水电机和吸取软管组成。在抽水电机作用下,吸取软管在抓捕手爪洞口中产生吸力,控制捕捞机械手手臂伸向目标,捕捞机械手抓捕或铲取到的捕捞对象被直接吸入到吸取管道并进入捕捞容器中,当海产品已进入捕捞容器的储存空间后,抽水电机停机,捕捞容器的储存空间和管道腔隔离,防止海产品逃出;捕捞作业完成后,打开捕捞容器箱体两侧的仓门,取出海产品捕捞物。本发明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可通过对水下图像进行采集和显示确定捕捞目标位置;捕捞机械手有六个自由度,运转灵活,可远程遥控实现捕捞机械手的捕捞动作。

    机械手小臂拉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999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87229.X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小臂拉力可调平衡装置及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该装置是在机械手大臂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杆件和小臂两侧,左右对称铰接安装有两个气动拉力缸,在两个气动拉力缸与气源之间连接有气动压力控制回路;所述气动压力控制回路,主要由气源、稳压型减压阀、微雾分离器、电气比例压力阀、先导型减压阀及压力表连接构成;通过气动压力控制回路,实现对气动拉力缸供气压力的无级调控,使得气动拉力缸能够按照负载大小适当输出小臂所需要的平衡力矩,从而可在机械手空载及不同负载工况时,有针对性地对其工作范围内的小臂重力矩及负载重力矩进行有效平衡,使得小臂可用较小的驱动力矩实现对较大负载的搬运。

    一种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236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349553.2

    申请日:2015-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它是由捕捞容器、捕捞机械手、抽水电机和吸取软管组成。在抽水电机作用下,吸取软管在抓捕手爪洞口中产生吸力,控制捕捞机械手手臂伸向目标,捕捞机械手抓捕或铲取到的捕捞对象被直接吸入到吸取管道并进入捕捞容器中,当海产品已进入捕捞容器的储存空间后,抽水电机停机,捕捞容器的储存空间和管道腔隔离,防止海产品逃出;捕捞作业完成后,打开捕捞容器箱体两侧的仓门,取出海产品捕捞物。本发明水下吸取式捕捞装置可通过对水下图像进行采集和显示确定捕捞目标位置;捕捞机械手有六个自由度,运转灵活,可远程遥控实现捕捞机械手的捕捞动作。

    一种非粘性土最大干密度测定仪

    公开(公告)号:CN203053814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20730439.6

    申请日:2012-12-27

    Inventor: 冯磊 陈文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粘性土最大干密度测定仪。所述测定仪,包括底座、圆形筒体、振动叉与击锤,圆形筒体为透明状材料制成的,在圆形筒体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由下而上标注有刻度线条,圆形筒体与底座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底座与圆形筒体之间采用卡配连接时容易出现分离,试验砂样从底部溢出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不足,经过改进后的非粘性土最大干密度测量仪,能够保证在使用振动锤击法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时严格控制砂样体积的变化,同时,盛装有砂样的圆形筒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并在圆形筒体上标注有刻度线条,使得试验员和科研人员能够对每层试样的最大干密度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一种机械加工用限位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93337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390540.0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放置槽,固定块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口,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并与空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运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带动螺纹杆运动,螺纹杆带动控制块运动,控制块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活动杆运动,最后活动杆通过限位块对加工部件进行限位,将加工部件准确固定在放置槽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