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377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499681.6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大型换热器,属于固体散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下端面开口设置,上端面为入料口,下端面为出料口,所述换热元件为U型换热元件(2),多个U型换热元件(2)分成左右对称的两组安装在壳体(1)的两侧壁上;U型换热元件(2)的纵截面呈U型设置,U型换热元件(2)开口端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和出气端伸出壳体(1)外部,U型换热元件(2)封闭端朝向壳体(1)内部,且两组U型换热元件(2)之间留有膨胀间隙。本发明换热器元件采用扁管,左右两部分,U型换热元件尾部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尾部可以自由膨胀,换热器不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换热器工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066442.2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F28D20/02
Abstract: 压力容器型气液相变储能元件及制备,属于储能储运领域。其特征在于:储能元件为空心结构,其内密封一定量的气液混合工质,在储能元件吸收和放出热量的过程中,结构内气液工质发生气化或液化,结构内压力在吸热过程中增大,放热过程中减小。利用气液相变过程中的巨大潜热,可以显著提高储能元件的单位体积储能量。储能元件的外壳具有一定强度,允许内部工质压力在大范围内变化,而不引起外部体积变化。为保证该储能元件的储热速率和耐久性,储能空心元件的制作采用分段密封和切断储有蒸气的管道的方式。本压力容器型气液相变储能元件,具有工质来源广、单位体积内储热量大、储能元件外部无体积变化、吸热放热速率快、储能温度适应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37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00753.4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F23G5/20 , F23G5/44 , F23G5/46 , F28F9/22 , F27B7/02 , F27D17/00 , F23J1/00 , F23J15/06 , F23J15/02
Abstract: 一种余热回收型有机废弃物焚烧回转窑,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2)、烟气室(11)和旋转筒体,旋转筒体为双层筒,包括同轴套装的外筒体(3)和内筒体(4),外筒体(3)和内筒体(4)之间形成烟气与燃烧废渣的流通通道,在该流通通道内设有螺旋输出装置,所述内筒体(4)热端连通燃烧室(2),冷端连通大气和供料机构,外筒体(3)热端连通燃烧室(2),冷端连通烟气室(11),外筒体(3)外部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带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本发明采用内外同轴安装的双层套筒,在双层套筒之间形成烟气与燃烧废渣的流通通道,可以充分换热,余热回收效率非常高,可以大量节省燃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204435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31790.4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多元投影寻踪聚类算法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包括:(1)机床温度场与热变形检测实验;(2)多元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计算;(3)热误差补偿系统的设计、开发;(4)模型的预测性能测试。本发明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计算简便和鲁棒性强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机床主轴热变形,进而提高机床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3775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00752.X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换热元件(2),壳体(1)上部端面为入料口,底部端面为出料口,换热元件(2)设有平行均布的多组,多组换热元件(2)横向固定在壳体(1)内,且换热元件(2)的两端口穿出壳体(1)外侧,换热元件(2)内形成换热流体流通的通道;换热元件(2)纵截面的截面高度大于截面宽度。本发明采用竖置的方式安装换热元件,换热元件内腔高度远大于内腔宽度,高温固体物料在该通道内流动通畅,有效解决了物料在换热器内因流通截面变化引起的搭桥、甚至堵塞的问题,与传统的换热管相比,本发明的换热元件的换热面积大,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显著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63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610228944.3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乏风热逆流氧化装置电控调节式进排气导流系统,包括两个进排气口扩张段、两个一端开口的进排气腔和反应室,每个进排气腔内均布有多个第一导流板。增设PLC,每个进排气口扩张段的顶端外壁上增设一套第一电控调节机构,每个进排气腔的外部侧壁上增设一套第二电控调节机构,每个进排气口扩张段内增设第二导流板。进气扩口管内的第二导流板的转动由第一电控调节机构调节控制,进气腔内第一导流板的转动由第二电控调节机构调节控制。本发明能够在进气量波动较大的实际工况下灵活调整导流板的角度,保证氧化床的进气量和温度均匀分布,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乏风瓦斯氧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08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228943.9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反应室预热催化氧化装置电控调节式进排气导流系统,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进气扩口管、两个进气腔、两个并排的反应室、排气腔和排气总管。进气扩口管内设有第一导流板,进气腔内设有第二导流板,排气腔内设有第三导流板。增设PLC,每个进气扩口管的外壁上增设一套第一电控调节机构,每个进气腔的侧壁上增设一套第二电控调节机构。进气扩口管内第一导流板的转动由第一电控调节机构调节控制,进气腔内第二导流板的转动由第二电控调节机构调节控制。本发明能够在进气量波动较大的实际工况下灵活调整导流板的角度,保证氧化床的进气量和温度均匀分布,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乏风瓦斯氧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49813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29064.8
申请日:2016-04-1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4/005 , B01J8/00 , B01J2204/002 , B01J2208/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反应室预热催化氧化装置电控调节式进气均流系统,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进气扩口管、两个进气腔、两个并排的反应室、排气腔和排气总管。每个进气扩口管的外壁上增设一套第一电控调节机构,每个进气腔的侧壁上增设一套第二电控调节机构。每个进气扩口管内和进气腔内均增设一个固定开槽均流板和一个滑动开槽均流板。进气扩口管内的滑动开槽均流板与第一电控调节机构齿轮齿条传动连接,进气腔内的滑动开槽均流板与第二电控调节机构齿轮齿条传动连接。本发明的滑动开槽均流板和固定开槽均流板的重叠开槽宽度能够在进气量波动较大的实际工况下灵活调整,保证反应室的进气量和温度均匀分布,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乏风瓦斯氧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13596.2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F28F13/12
Abstract: 流体诱导薄膜波动强化传热的方法,属于强化传热领域。其特征在于:在流体换热通道内置薄膜,薄膜充当分割流体的界面,在两侧流体流动的剪切应力作用和薄膜本身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由于薄膜界面的开尔文‑赫姆霍兹不定性和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薄膜将产生波动,波动的薄膜将会起到扰流作用,从而增强通道内流体的湍流强度,破坏边界层,从而到达强化传热的目的。本流体诱导薄膜波动强化传热的方法,少量消耗流体的机械能,具有传热效果好,压力损失小的特点,并且由于薄膜的不断波动,相比于其他强化传热元件,具有不易积灰、不易结垢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82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13574.6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F28D20/02
Abstract: 一种以蒸汽作为蓄能介质的储能器,属于储能储运领域。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的蒸汽储能棒内部密封一定量的气液混合工质,在蒸汽储能棒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过程中,结构内的气液工质发生气化或液化,气液工质所处总空间不变,结构内压力将在吸热过程中增大,放热过程中减小,多根上述变压定容蒸汽储能棒由管板固定在壳式储能器中,储能器具有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管程由多根蒸汽储能棒代替,壳程具有两个出口和两个进口,在四个阀门的控制下,储能器壳内交替流动着放热和吸热介质,当放热介质流过时,蒸汽储能棒吸收热量,内部液相发生气化,从而将热量存储于储能棒的蒸汽中,当需要取用储能器中热量时,吸热介质流过蒸汽储能棒,蒸汽储能棒的蒸汽热量传递给吸热介质,内部气相发生冷凝。相比传统固液相变储能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蒸汽作为蓄能介质的储能器,具有单位质量储能量大、吸热放热速率快、吸热放热效率高、工质热力学性质稳定的优点,并且用以储能的工质来源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