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泥基注浆全长锚固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16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1316.X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泥基注浆全长锚固材料及制备方法,用于解决化学浆料通常有毒,强度较低,使用寿命不长,需频繁补充,因此总成本较高,水泥浆液中的水泥颗粒较大,通常情况下无法填充细小缝隙,同时,在水泥凝结过程中常伴随着体积的收缩,使注浆体和裂隙基体之间的强度明显降低,难以满足实际运用的需求的问题;该注浆全长锚固材料包括基准水泥、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以及纳米二氧化硅;本发明与现有水泥注浆材料相比,浆液稳定性高,流动性好,可注性强,具有微膨胀性能,作为锚固剂在全长注浆体系中表现出更高的锚固强度、增强的协调变形能力和较好的耐久性。

    深部煤系地层共伴生资源、煤、瓦斯共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3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01092.9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煤系地层共伴生资源、煤、瓦斯共采方法,涉及深部矿井资源协同共采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选择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层位优先开采,确定岩石工作面开采技术参数,并形成岩石工作面;采用岩石保护层工作面井上、井下立体联合抽采方式,实现被保护煤层内瓦斯抽采;被保护煤层消突后,在被保护煤层内布置采煤工作面,实现被保护煤层煤炭资源回采。该发明实现了煤系地层共伴生资源、煤、瓦斯资源共采,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突破传统煤矿仅开采煤炭资源,对煤系共伴生的其他矿产资源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的开采模式,避免了煤系共伴生资源的浪费,实现了科学采矿。

    一种复杂巷道围岩分级支护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91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90170.3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巷道围岩分级支护方法,涉及巷道围岩加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围岩划分;对围岩的应力与变形量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围岩标准,围岩标准分别为:裂纹起裂阶段的Q1级,裂隙发展阶段的Q2级,区域围岩应力集中的Q3级;2、根据得到的围岩标准,对不同围岩标准的围岩采用不同支护方式。本发明提供的复杂巷道围岩分级支护方法,基于阻止裂纹起裂、减少裂隙发展、降低应力集中的控制理念,对围岩进行分级控制,可显著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抑制围岩不连续、不协调扩容变形的产生,保证锚杆的长期稳定,降低对支护结构的破坏,在节约支护成本的同时,保证支护效果。

    一种光纤预测巷道顶板垮落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64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14007.3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预测巷道顶板垮落的应用及使用方法,涉及光纤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沿巷道走向方向将光纤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当巷道顶板上围岩发生位移掉落时,光纤在掉落位置产生光纤突变点;利用光纤输出设备获取光纤突变点的位置信息;通过对光纤突变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巷道顶板的变化信息,当变化信息中任意一项参数不处于预设的正常阈值时,则对巷道垮落位置进行加强支护;通过对巷道顶板的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得到预测巷道垮落位置信息。本发明通过光纤输出设备实时监测巷道顶板的应力应变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围岩位移掉落等问题,提高对巷道安全的监测效果,且利用光纤突变点的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地确定巷道顶板发生变化的位置。

    一种复合选煤浮选药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17340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610147439.6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选煤浮选药剂的制备方法。复合选煤浮选药剂是利用低温乳化技术将轻柴油、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糖苷、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水进行混合乳化处理获得的乳白色水溶性复合选煤浮选药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选煤浮选药剂的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来源广泛,不涉及复杂操作,易于产业化。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选煤浮选药剂进行细粒煤泥的浮选处理,与单一浮选药剂组合(烷基糖苷和轻柴油)的分步加药相比,复合选煤浮选药剂对‑0.5mm细粒煤显示了增强的选煤浮选效果,且克服分步加药的缺陷,减少药剂用量,经济效益可观。

    一种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0030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28772.4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吸附材料,包括秸秆和煤矸石,所述秸秆和煤矸石的质量比为60:40。该复合吸附材料以秸秆和煤矸石作为原材料,通过干燥,破碎,筛分获得粉状物料,秸秆尺寸为250um,煤矸石的尺寸为250um;将秸秆和煤矸石按照质量比60:40均匀混合,再放入坩埚并压实;在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处理:以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600℃保温40min,再于850℃保温60min,即获得复合吸附材料成品。本发明的一种复合吸附材料拓展了秸秆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领域,制备工艺简单,未涉及复杂操作,成本低廉,应用于污水净化领域的效果显著,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基于秸秆和煤矸石的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480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28775.8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秸秆和煤矸石的复合吸附材料,包括秸秆和煤矸石,所述秸秆和煤矸石的质量比为75:25。复合吸附材料以秸秆和煤矸石作为原材料,通过干燥,破碎,筛分获得粉状物料,秸秆尺寸为150um,煤矸石的尺寸为75um;将秸秆和煤矸石按照质量比75:25均匀混合,再放入坩埚并压实;在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处理: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500℃保温30min,再于815℃保温60min,即获得复合吸附材料成品。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秸秆和煤矸石的复合吸附材料拓展了秸秆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领域,制备工艺简单,未涉及复杂操作,成本低廉,应用于污水净化领域的效果显著,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基于秸秆的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480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428766.9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秸秆的复合吸附材料,包括秸秆和煤矸石,所述秸秆和煤矸石的质量比为90:10。该复合吸附材料以秸秆和煤矸石作为原材料,通过干燥,破碎,筛分获得粉状物料,秸秆尺寸为250um,煤矸石的尺寸为75um;将秸秆和煤矸石按照质量比90:10均匀混合,再放入坩埚并压实;在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处理:以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于500℃保温35min,再于800℃保温70min,即获得复合吸附材料成品。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秸秆的复合吸附材料拓展了秸秆与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领域,制备工艺简单,未涉及复杂操作,成本低廉,应用于污水净化领域的效果显著,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基于分布式电阻应变片测量围岩松动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1882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815257.7

    申请日:2015-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电阻应变片测量围岩松动圈的方法,制作加工测试元件,对PVC管体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进行编号;施工钻孔,把测试元件放置于钻孔中,注浆、封孔,使得测试元件与围岩能够有效耦合。利用应变仪依次测出各个电阻应变片所反映出的围岩应变值,绘制出不同围岩位置与应变值的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应变峰值位置至钻孔处之间的围岩处于松动圈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分布式电阻应变片测量围岩松动圈的方法,通过电阻应变片测量不同位置处煤岩体的应变来分析松动圈的分布范围,操作方便、快速经济、灵敏度高、测量结果易于数据处理,易于现场的实施。

    一种复合磁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410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49495.9

    申请日:2015-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磁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煤泥、秸秆和磁铁矿粉制备复合磁性吸附材料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将煤泥、秸秆与磁铁矿分别进行干燥,破碎和筛分,按照一定质量比将煤泥、秸秆与磁铁矿粉进行均匀混合,并研磨至适宜粒度;然后将混合物料放置在气氛烧结炉中进行炭化处理,获得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和磁性的复合磁性吸附材料。该磁性吸附材料不仅所用原料廉价,生产工艺简单,而且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二次利用成本较低,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