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循环净化地下水处理系统以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6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23773.5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循环净化地下水处理系统以及使用方法,包括与地下水收集管道连接的收集结构、连接收集结构的净化结构以及连接净化结构的水体检测结构,所述的收集结构包括与地下水收集管道连接的存储池仓体、设在存储池仓体中的过滤结构,所述的净化结构包括与存储池仓体连接的净化仓体、设在净化仓体的外侧的排放泵体、设在净化仓体的上部并于排放泵体的上端净化装置。该系统可针对不同污染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进行高效、无扰动的多层监测地下水处理。综合利用了厌氧、好氧处理技术有效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同时进行杀菌消毒防止污泥二次污染,避免地下水中的氮磷富集等问题提高了净化效果。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修复治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722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004431.0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生态修复治理系统,一种生活污水生态修复治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送水管连通的污水预处理系统、水生生物净化系统及其深度净化系统,本系统摒弃传统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单一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治理方法,采用了“水生生物净化+深度净化池”多重净化的生态治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理村镇生活污水问题,实现污水的回收利用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可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氮磷等转换为水生产品,带动了水产品产业发展,该发明可应用于治理庭院、生活小区或村庄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其配置结构简单,易于运行管理,成本低廉,治理效果突出。

    一种用于地表水生态修复的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59089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48752.2

    申请日:2021-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表水生态修复的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涉及地表水修复技术领域,在待修复的河中设置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在待修复的河中采用立体化空间布置,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包括固定机构、动力机构、螺类、蚌类、鱼类和草类。本发明构建由螺类、蚌类、鱼类和草类组成的立体空间化共生净化系统,具有高效吸收降解污染物质的能力;立体空间化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的稳定性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大大缓解雨季初期雨水污染负荷的冲击;螺蚌鱼草共生净化系统对于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去除能力强,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一种河湖支流入口末端生态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60780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37191.1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支流入口末端生态处理系统,涉及生态处理技术领域,沿着河岸设置在湖泊支流入口末端的位置,由生物毡和生态网膜圈围而成的生态处理区,生物毡与河岸平行,生态网膜设有三组,且三组生态网膜平行分布,三组生态网膜的一端分别与河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生物毡连接,三组生态网膜将生态处理区从支流入口末端位置开始依次划分成三个连通的级别处理区,该系统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转化为可被水生动植物吸收利用的物质,通过对水生动植物的提取,带来水产业,实现产业化;该系统整体思路是生态资源循环利用,也是循环经济的一个体现,提高了处理效率高,节约了成本。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2107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09592.0

    申请日:2017-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系统,包括雨污混排处理系统、河道处理系统和活水循环系统;所述河道处理系统包括净化段和生态稳定段;所述活水循环系统为在生态稳定段下游与净化段上游之间设置流水沟,水泵将水通过所述流水沟从所述生态稳定段下游输送到所述净化段上游,所述流水沟底部的铺设一层碎石,所述碎石上铺设一层陶粒,以提供因地制宜,集雨污分流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硬质护坡栽种技术、跌水技术、活水循环技术和动植物调配技术于一体的组合技术,能够持续改善河道现状,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恢复。

    一种河蚌稚蚌脱苗及苗种精准培育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393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270361.X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蚌稚蚌脱苗、苗种精培育装置以及制作方法,包括装置寄主鱼暂养系统、稚蚌脱苗和收集系统、苗种精准培育系统、温控系统、进水系统和出水系统;所述寄主鱼暂养系统包括寄主鱼暂养殖箱体,寄主鱼暂养殖箱箱体支撑架,设在寄主鱼暂养殖箱体内部的寄主鱼暂养殖隔离网。本发明创新性地将寄主鱼养殖、稚蚌脱苗和收集、苗种培育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将钩介幼虫在寄主鱼体上变态发育至稚蚌脱落前的培育过程单独移入寄主鱼暂养箱中进行,同时在寄主鱼暂养箱中设置隔离网,将寄主鱼与箱底隔开,与传统的直接将寄主鱼放入水泥或砖块培育池中进行苗种培育相比,首先可降低鱼体与池壁摩擦或碰撞受伤感染以及搅动池底污染水质致死的风险。

    一种蚶形无齿蚌的规模化繁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1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45210.6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蚶形无齿蚌的规模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繁育池准备、(2)亲本采集、(3)亲蚌驯化及受精、(4)受精雌蚌的筛选、(5)稚蚌的采集、(6)转移亲蚌、(7)蚌苗培育、(8)敌害防治、(9)网箱吊养:(10)后期维护管理。本发明可大规模、大量繁育蚶形无齿蚌,繁育率高,繁育过程可控、产量高、易于管理、成本低,次年即可产出大量仔蚌,仔蚌可用于增殖放流、科学研究、水体净化,同时在肉价上涨、中小养殖户倒闭、长江禁渔的情况下,是不可多得的口感较佳、营养丰富的替代性肉类,具有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627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69212.4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亲本采集→亲蚌培育→采集钩介幼虫→确定最佳寄主鱼→开展寄生培育→蚌苗变态发育→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完成;本发明有助于解决自然界中巨首楔蚌繁殖率低的问题,同时填补了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研究的空缺。用人工繁育技术介入蚌的繁殖,可大大提高蚌的繁殖率,利于解决巨首楔蚌在自然水体中濒危的问题。

    一种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5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71167.6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繁育池和培育池消毒、清洗亲蚌、寄主鱼强化培育、人工采苗、寄生过程、寄生后培育、稚蚌培育、维护管理。本发明的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易于管理,易于复制、过程可控、产量高,成本也较低,有助于解决自然界中猪耳丽蚌繁殖率低的问题,该规模化繁育技术将有效缓解自然界中猪耳丽蚌濒危的境况,对增加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