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5170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153119.2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的电窑炉电能质量特性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获取待测电窑炉的结构参数、电气参数及工艺参数;计算得到待测电窑炉第n个温区单位时间的总输出热量;然后确定对应温区加热棒的输入能量、温控装置输出电压及调压系数,计算温控装置对应的触发角,结合电窑炉加热棒在三相电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各加热棒的电流相量,从而计算出电窑炉的相电流以及各类电能质量指标。上述方法为电窑炉负荷接入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特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效推动了窑炉电能替代的进程,对大气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517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53119.2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平衡的电窑炉电能质量特性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获取待测电窑炉的结构参数、电气参数及工艺参数;计算得到待测电窑炉第n个温区单位时间的总输出热量;然后确定对应温区加热棒的输入能量、温控装置输出电压及调压系数,计算温控装置对应的触发角,结合电窑炉加热棒在三相电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各加热棒的电流相量,从而计算出电窑炉的相电流以及各类电能质量指标。上述方法为电窑炉负荷接入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特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效推动了窑炉电能替代的进程,对大气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2032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18917.8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27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窑炉温度调节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首先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电窑炉内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ufed反馈给IGBT触发控制电路;IGBT触发控制电路将反馈的电压信号ufed与基准电压uref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e;由PID控制器引入所述偏差信号e作为其输入,并不断对偏差信号e进行修正,得到输出电压uf,并将该输出电压uf输入给PWM调制电路;PWM调制电路引入所述输出电压uf作为其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uf的大小对所述IGBT触发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的占空比DR进行调节,实现炉内温度的调节。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同时具有精度高、调节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等显著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0716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232844.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器能效的快速测量方法,首先在待测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电压电流信号的采集;利用数据采集卡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获得采样的电压、电流信号;将采样的电压、电流信号对应点相乘,得到单个点对应的输入、输出功率;根据单个点的输入、输出功率获得Y个周期内的输入、输出功率;根据输入、输出功率求得变频器的时域能效,并将电压电流信号进行DFT变换,计算得到变频器的频域能效;然后基于某一设定时间节点下对应的时域能效和频域能效值,获得待测变频器的能效。该方法可以对变频器能效进行准确计算,对变频器能效的评估和变频器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007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32844.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器能效的快速测量方法,首先在待测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进行电压电流信号的采集;利用数据采集卡对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获得采样的电压、电流信号;将采样的电压、电流信号对应点相乘,得到单个点对应的输入、输出功率;根据单个点的输入、输出功率获得Y个周期内的输入、输出功率;根据输入、输出功率求得变频器的时域能效,并将电压电流信号进行DFT变换,计算得到变频器的频域能效;然后基于某一设定时间节点下对应的时域能效和频域能效值,获得待测变频器的能效。该方法可以对变频器能效进行准确计算,对变频器能效的评估和变频器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9551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32916.9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I‑V曲线逆推的光伏电池故障判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求解标准工作状态下的光伏电池模型的对应参数,之后对不同温度及辐照度下的光伏电池模型的对应参数进行求解,并求解不同温度及辐照度下的I‑V曲线,形成I‑V曲线库,之后通过光伏电池在线监测模块,实时测得光伏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处的电流及电压,将实测光伏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I‑V曲线库中的曲线相匹配,定位对应I‑V曲线,最后,将实测的最大功率点处的电流及电压与对应I‑V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处的电流及电压进行比较,相差超过预设门槛值时,可判定故障存在。有效提高了光伏电池故障判断的精确性及光伏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1132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1910266677.2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光伏智能采集装置和智能控制终端实现。智能采集装置安装在变电站内,对站内低压侧母线电压进行实时采集,并与馈线上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讯,将首端电压信号下发。智能控制终端向上接收智能采集装置下发的馈线首端母线电压信号,将其作为控制策略整定的关键参数,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向下与逆变器相连,通过采集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实现逆变器无功功率按变斜率下垂曲线控制。本发明在线路电压较高的运行工况下,控制光伏逆变器吸收较少的无功功率,在满足电压运行要求的同时降低线路损耗;相比传统全状态观测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控制的工程实用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262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994316.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估算方法,首先根据指令测量当前情况下最大功率点电流与最大功率点电压;由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电流、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电压、电流和电压温度补偿系数计算出当前光强与温度;然后,计算出当前短路电流与开路电压;最后,将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点电流、最大功率点电压代入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估算公式中,估算出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用于电池性能分析。本发明可根据模型计算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强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87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08465.0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履式钻挖抓型多功能一体化装置及立杆作业方法,该装置包括轮履底盘、抓具、回转装置、车身、钻臂、挖臂和驾驶室,车身通过回转装置安装于轮履底盘上;钻臂包括伸缩架、翻转臂架和钻架;伸缩架安装于车身且可沿其长度方向伸长和缩短;翻转臂架与钻架连接用于带动钻架从横向状态翻转至与地面垂直状态;回转装置带动车身旋转进而带动钻臂和挖臂转动不同的角度;车身两侧安装有运杆臂,并在尾部留有炮车悬挂点;定位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方向与挖臂及钻臂平行;挖臂转动连接于车身,挖臂端部设置有快换接头,挖臂通过与抓具可分离的连接。本发明通过快换接头实现爪具、挖斗和铲斗快速切换,并且对爪具进行改进,可便于抓杆和立杆。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6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11019912.8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行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分布式光伏电源实时运行状态参数;将所述运行状态参数代入预先建立的分布式光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并行计算的多场景分析和多目标分子微分进化算法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依据求解结果对分布式光伏电源进行优化配置。系统包括后台服务器、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中断负荷控制器、有载调压变压器调节器、数据采集与监控装置。本发明将主动管理措施作为决策变量,引入到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中,得出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安装位置及容量和主动管理措施最佳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和改善电压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