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整机上行波管工作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033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741816.X

    申请日:2014-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整机上行波管工作性能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带有连接通道的转动柱;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动柱顶端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使连接通道与输入口及任一输出口连通的驱动机构;该方法通过该装置实现行波管工作性能的检测;本发明使微波信号的输出有两个输出通道,其中一个可以通往雷达的天线,另一个通道可以通往假负载;当需要在地面上检测微波功率放大管时,使用假负载,不需要将发射机从整机上拆下,即可实现行波管性能的检测;操作方便,方便了微波功率放大管的检测,以使发射机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一种提高农作物种子发芽能力的微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953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01907.7

    申请日:2017-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1/00 A01C1/0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的微波处理方法,该方法为:在种子种植前20~90天时间内对种子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处理是指采用2~40GHz任一频率的微波对种子进行均匀照射,且控制微波的功率流密度处于(120-300)mW/cm2,均匀照射是指所述微波辐射不均匀性小于5dB/cm2。采用微波对种子进行处理,微波处理属于物理方法,对外界无污染,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能有效地杀灭种子自身携带有害病菌,对种子起到消毒作用;能提升种子抗病能力,改善了种子体内组织毛细管道的输送性能;促进种子吸涨,促进和加快种子和植物培养基中从胚乳到胚胎的代谢过程;提高酶活性及呼吸强度,提升种子萌发和幼苗新器官的形成和生长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

    一种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的微波处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718235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80042.0

    申请日:2017-07-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的微波处理设备,包括进料斗、对种子进行微波照射的微波作用舱室、出料口、为微波作用舱室提供能量的微波功率源,微波处理设备还包括集成设备开关按钮、种子处理参数选择、设备工作指示的设备控制及显示部分,进料斗和出料口均与微波作用舱室连接,经过微波作用舱室中微波处理后的种子通过出料口排出,微波处理设备还包括将220V市电转换成能为设备控制及显示部分和微波功率源供电的电源系统。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的微波处理设备对农作物种子的处理方便快捷,且绿色环保有效的优点,而且避免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等带来的负效应。

    一种检测整机上行波管工作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0330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410741816.X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整机上行波管工作性能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带有连接通道的转动柱;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动柱顶端设有驱动转动柱转动使连接通道与输入口及任一输出口连通的驱动机构;该方法通过该装置实现行波管工作性能的检测;本发明使微波信号的输出有两个输出通道,其中一个可以通往雷达的天线,另一个通道可以通往假负载;当需要在地面上检测微波功率放大管时,使用假负载,不需要将发射机从整机上拆下,即可实现行波管性能的检测;操作方便,方便了微波功率放大管的检测,以使发射机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一种行波管高频输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189764U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20689047.9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行波管高频输出结构,行波管的波导一端外侧设有两个台阶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焊接有第一固定环,另一个焊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的第一固定环与行波管的输出端盖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环与行波管的慢波焊接,所述的波导另一端外侧的盲孔上焊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外端与行波管的输出端盖的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销与行波管的输出端盖的焊接固定,提高了高频输出结构的结构强度,很难由于不经意间的碰撞就导致其变形,进而影响行波管的高频性能;通过调节塞块可得到驻波最小高频输出结构;可有效的提高和保证行波管的工作性能。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内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189761U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20688987.6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内芯结构,收集极内芯由三部分构成,位于中间的第二收集极内芯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二陶瓷片与第一收集极内芯以及第三收集极内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高效率行波管收集极内芯所收集的电子均匀的分布在了收集极内芯的内表面上,提高了散热的均匀性,并通过三级降压提高了收集极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收集极的热负载;另外,收集极内芯可直接与用于冷却的碳氟液相接触,减少了普通收集极通过陶瓷传递热量的程序,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收集极散热的效率。此外,该种高效率行波管收集极内芯重量轻,适合于各种设备,有利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一种变形无氧铜极靴的矫形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03061737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20678425.4

    申请日:2012-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无氧铜极靴的矫形工装,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上设有凸台(3),凸台(3)上还设有筒体(2),筒体(2)内设有若干个待矫形的无氧铜极靴(4),且相邻的两个无氧铜极靴(4)之间设有膜片(5),最上方的待矫形的无氧铜极靴(4)的顶部设有压块(6),筒体(2)沿轴线方向还设有三个分布均匀的凹槽(8),且相邻两个凹槽(8)的夹角为1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无氧铜极靴的矫形工装,通过该工装将加工后变形无氧铜极靴进行矫正,使无氧铜极靴的形状尺寸满足实际需要,提高无氧铜极靴的合格率,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有效的降到了产品的成本,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