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5075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02195.8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
IPC: A01K67/02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47 , A23K20/158 , A23K20/20 , A23K50/7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白羽肉杂鸡夏季耐热性的习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种蛋选择;S2、孵化器消毒;S3、种蛋消毒;S4、孵化;S5、出雏及饲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培育出的白羽肉杂鸡整体健康水平和抗应激能力较普通白羽肉杂鸡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夏季鸡舍防暑降温设施的使用,极大降低用电费用,降低养殖成本,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易为养殖户接受,可能成为大规模养鸡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05075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302195.8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
IPC: A01K67/02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47 , A23K20/158 , A23K20/20 , A23K50/7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白羽肉杂鸡夏季耐热性的习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种蛋选择;S2、孵化器消毒;S3、种蛋消毒;S4、孵化;S5、出雏及饲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培育出的白羽肉杂鸡整体健康水平和抗应激能力较普通白羽肉杂鸡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夏季鸡舍防暑降温设施的使用,极大降低用电费用,降低养殖成本,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易为养殖户接受,可能成为大规模养鸡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1064635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739457.9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宣城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通风的鸡舍,属于鸡养殖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屋顶、侧墙和底板。所述屋顶上铺设有保温隔热棉,屋顶和保温隔热棉相同位置上开有若干通风口,通风口的周围设置有防水台,通风口上设置有蜂巢帘和天窗。其中两面相对的侧墙设置有可开合百叶窗,另外的侧墙上设置有可开合、可调节方向的遮阳网。该鸡舍可以通过开合蜂巢帘、遮阳网控制采光度,开合百叶窗、天窗调节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此种结构能够在夏季降低而冬季提高鸡舍内的温度,有助于缓解鸡群冷应激和热应激,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便推广,符合当前国家对于养殖业节能环保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09027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293599.5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6/90 , A61K36/896 , A61P19/06 , A23K50/75 , A23K1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禽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土茯苓1.5‑2份、槐花1‑2份、海金沙1‑2份、木通1‑1.5份、黄连0.5‑1份、甘草1‑2份、黄芪0.5‑1份、山楂0.5‑1份和神曲0.5‑1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选取了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效果较好的土茯苓和槐花,能够有效抑制尿酸的产生;2、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制剂,易于被吸收、治疗禽痛风病效果显著、功效可靠,安全性高,无药物残留;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为散剂型,便于制作存储及使用,可以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902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293599.5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6/90 , A61K36/896 , A61P19/06 , A23K50/75 , A23K1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禽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土茯苓1.5-2份、槐花1-2份、海金沙1-2份、木通1-1.5份、黄连0.5-1份、甘草1-2份、黄芪0.5-1份、山楂0.5-1份和神曲0.5-1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选取了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效果较好的土茯苓和槐花,能够有效抑制尿酸的产生;2、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制剂,易于被吸收、治疗禽痛风病效果显著、功效可靠,安全性高,无药物残留;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为散剂型,便于制作存储及使用,可以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636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170454.4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对水稻Sub1基因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提供一种人工合成的提高玉米耐涝性的基因序列,所述的基因序列选自下列中的一种:a)由SEQ ID NO.8所示的序列构成的核苷酸序列;或b)与a)中所限定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因序列在提高植物耐涝性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含有该基因序列的重组载体、工程化的宿主细胞。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基因序列能在玉米中稳定、高效的表达,显著提高玉米的耐涝性,在培育获得新型耐涝玉米、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63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170454.4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对水稻Sub1基因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提供一种人工合成的提高玉米耐涝性的基因序列,所述的基因序列选自下列中的一种:a)由SEQIDNO.8所示的序列构成的核苷酸序列;或b)与a)中所限定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因序列在提高植物耐涝性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含有该基因序列的重组载体、工程化的宿主细胞。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基因序列能在玉米中稳定、高效的表达,显著提高玉米的耐涝性,在培育获得新型耐涝玉米、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