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476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0731.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宋传奎 , 罗正伟 , 刘源涛 , 胡燕 , 王丽莎 , 崔继来 , 陆梦倩 , 靳洁阳 , 赵明月 , 谢翠玲 , 张萨萨 , 魏臣茹 , 王凯 , 陈宇珊 , 赵馨语 , 吴冰雁 , 穆宇 , 王悦悦 , 朱清华 , 张沥元 , 王军 , 李波 , 罗兰心 , 宋亚玲 , 姜浩 , 王强 , 高婷
Abstract: 本发明中公开了萜烯类挥发物在植物抗旱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外源添加D‑薄荷醇、香茅醇或橙花醇对拟南芥进行处理后,发现能够有效提高干旱环境下拟南芥主、侧根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同时将D‑薄荷醇应用在茶树的抗旱实验中,经工作浓度为1×10‑2mM~1×10‑6mM的D‑薄荷醇处理后,能提高茶树在干旱下的叶片含水率,减少叶片受到干旱的损失,保护茶树根在干旱下的生长活力,增强茶树的耐旱性,在干旱期结束后促进茶树恢复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479354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28191.3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吕钊彦 , 喻尚艺 , 申金秀 , 李如茵 , 胡淑兰 , 吴嘉雯 , 王碧晨 , 莫雪 , 邵雨晴 , 张婧迪 , 王悦悦 , 朱蕾 , 刘路 , 樊永惠 , 朱晓彪 , 侯华兰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薯制种播种施肥一体化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马铃薯在生育期内传统的施肥方式难以保证均匀、精准地施肥,而导致多次施肥包括基肥、追肥等问题,具体为一种营养薄膜自动包裹的马铃薯薯种制作一体装置;包括主体与其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以及存储盒组件;存储盒组件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存储盒的右侧外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口,存储盒的内部放置有营养薄膜,本发明通过按压板与存储盒组件的内部的营养薄膜的配合,从而实现营养薄膜自动包裹的马铃薯种薯,有效减少种子播种后烂种死苗率,提高成苗率、促控幼苗生长、增强抗逆性、培育健壮苗,最终提高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793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28191.3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吕钊彦 , 喻尚艺 , 申金秀 , 李如茵 , 胡淑兰 , 吴嘉雯 , 王碧晨 , 莫雪 , 邵雨晴 , 张婧迪 , 王悦悦 , 朱蕾 , 刘路 , 樊永惠 , 朱晓彪 , 侯华兰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薯制种播种施肥一体化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马铃薯在生育期内传统的施肥方式难以保证均匀、精准地施肥,而导致多次施肥包括基肥、追肥等问题,具体为一种营养薄膜自动包裹的马铃薯薯种制作一体装置;包括主体与其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以及存储盒组件;存储盒组件的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存储盒的右侧外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口,存储盒的内部放置有营养薄膜,本发明通过按压板与存储盒组件的内部的营养薄膜的配合,从而实现营养薄膜自动包裹的马铃薯种薯,有效减少种子播种后烂种死苗率,提高成苗率、促控幼苗生长、增强抗逆性、培育健壮苗,最终提高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3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261788.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乌菜叶面皱泡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基因被命名为BcTCP10,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同时本发明还通过了用于扩增所述BcTCP10基因的引物对,具体为BcTCP10‑F和BcTCP10‑R,二者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2和SEQ ID NO.3;本发明提供的基因BcTCP10被验证其参与乌菜叶面皱泡的调控,为改良乌菜品种、提高乌菜的商品性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31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261788.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乌菜叶面皱泡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基因被命名为BcTCP10,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同时本发明还通过了用于扩增所述BcTCP10基因的引物对,具体为BcTCP10‑F和BcTCP10‑R,二者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2和SEQ ID NO.3;本发明提供的基因BcTCP10被验证其参与乌菜叶面皱泡的调控,为改良乌菜品种、提高乌菜的商品性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