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用电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40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1711.7

    申请日:2024-02-18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该电芯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以及设置于外壳的壁部的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极片和多个第二极片,第一极片的第一角位形成有第一空箔区,第二极片具有第一缺口,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空箔区与第一缺口至少部分重叠;电极端子与第一空箔区电连接,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电极端子均不凸出于外壳。能够使得在电极组件和外壳之间预留的用于容置第一空箔区的空间较小,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且在电芯受外力作用或跌落时,第一空箔区与第二极片接触短路的可能性也更小;能够减小电极端子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后续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电极极片及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25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93479.8

    申请日:2023-06-3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电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及导电连接体,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部与第一部连接,第二部相对第一部翻折且第二部与第一部呈夹角设置,第二部具有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第三表面相较于第四表面位于第二部背离第一部的一侧;导电连接体与第三表面导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且将导电连接体与第三表面导电连接,使得导电连接体可以位于第三表面所在的一侧,实现导电连接体与第一部于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分区布置,缩减电极极片于厚度方向的尺寸。且第二部与导电连接体之间的导电连接位置位于集流体的端部,方便对第二部与导电连接体之间的导电连接强度进行检验确认。

    一种馈通组件、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436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89349.9

    申请日:2024-07-03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馈通组件、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馈通组件应用于电化学装置的壳体,馈通组件包括极柱,极柱包括端部和轴部,轴部的一端连接于端部,馈通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绝缘密封件,连接件用于与电化学装置的壳体连接,连接件设置有收容槽和通孔,收容槽底部设置有通孔,轴部穿设于通孔,绝缘密封件位于连接件和端部之间,并且绝缘密封件分别与连接件和端部熔融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馈通组件中的绝缘密封件熔融连接于连接件和极柱的端部,连接件可连接于电化学装置的壳体,则不需要对极柱进行压铆,极柱不容易发生倾斜变形,即不容易引起馈通组件的密封失效,本申请提供的馈通组件的密封效果好,其对电化学装置的绝缘性好。

    电化学装置、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1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80015688.8

    申请日:2023-09-25

    IPC分类号: H01M50/531

    摘要: 一种电化学装置(10),包括壳体(100)、电极组件(200)、极柱(300)以及第一连接件(400),第一连接件(400)的第一段(410)与电极组件(200)的第一极耳(220)连接,第一连接件(400)的第二段(420)与极柱(300)连接,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一段(410)与第二段(420)不重叠;壳体(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极柱(300)的中心沿第二方向(Y)到第一连接件(400)的端面的最短距离为L1,极柱(300)的中心到壳体(100)的底壁(150)的距离为L2,极柱(300)的中心到第二侧壁(120)的距离为L3,满足L1≤L2,L1≤L3。

    电极极片及电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525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93479.8

    申请日:2023-06-3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电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及导电连接体,集流体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二部与第一部连接,第二部相对第一部翻折且第二部与第一部呈夹角设置,第二部具有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第三表面相较于第四表面位于第二部背离第一部的一侧;导电连接体与第三表面导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且将导电连接体与第三表面导电连接,使得导电连接体可以位于第三表面所在的一侧,实现导电连接体与第一部于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分区布置,缩减电极极片于厚度方向的尺寸。且第二部与导电连接体之间的导电连接位置位于集流体的端部,方便对第二部与导电连接体之间的导电连接强度进行检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