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润湿透镜的介电层及电润湿透镜

    公开(公告)号:CN117389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96692.9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镜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润湿透镜的介电层及电润湿透镜,所述的用于电润湿透镜的介电层包括至少一层无机介电薄膜和至少一层有机介电薄膜,无机介电薄膜为钛酸锶钡薄膜、二氧化硅薄膜、氧化铝薄膜和氧化钽薄膜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有机介电薄膜为派瑞林C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或光刻胶薄膜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通过复合无机介电薄膜和有机介电薄膜,在介电层厚度一致时,所提供的介电层的击穿电压高于单层的介电薄膜,其阻隔性能也优于单层的介电薄膜。基于所述的介电层制备的电润湿透镜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以及更高的介电常数,其介电性能还具有可调控性的特点,有利于电润湿透镜满足的更多的应用需求。

    一种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光电探测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7737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06073.5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电功能晶体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光电探测器件。其中,光电功能晶体的化学式为(C5H7N2S)2Pb3I8,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4.3332,b=4.5365,c=30.566,α=γ=90°,β=109.077°。该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光电功能晶体采用溶液蒸发法生长,在晶体结构中ThFA+阳离子作为插层,将晶体中的无机部分隔开形成一维结构,吸收峰在418 nm,具有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光电探测功能,该晶体可应用在光电探测器领域,丰富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内容。

    一种超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74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43709.5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制备领域,方法步骤包括,往结晶皿中加入甘油,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前驱液滴加在甘油上铺展成液膜,甘油表面张力大,可以在甘油表面得到大面积的液膜,干燥结晶皿,甘油具有较高的沸点,因此可以不蒸干甘油地干燥结晶皿上的液膜,便于后续完整地将初结晶膜转移到基底上,干燥后获得高质量的初结晶膜;用表面修饰有OTS的基底覆盖在初结晶膜上将初结晶膜从甘油上表里翻转地转移到基底上,在保护气氛下对初结晶膜作退火处理。得到的超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薄膜,厚度薄,具有理想的表面平整度以及晶格结构,有望在光电、磁性、电催化等领域实现性能的突破。

    一种基于高折射率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

    公开(公告)号:CN11662678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10316.3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折射率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属于透镜制造技术领域,该电润湿变焦透镜以离子液体作为导电液体,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烷氧基修饰的咪唑阳离子[CnOCmMIM]+,在一般离子液体工作温度宽的基础上,还使导电液体具有折射率高、热稳定性高、电化学窗口宽、电化学稳定性好、近红外透过率高的优点,可用于制作电润湿变焦透镜,在保持液体透镜原有优点的同时,拓宽可变焦范围,实现近红外成像功能,可应用于高速摄像机、手机、相机、望远镜等领域。

    一种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变焦微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004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84856.7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变焦微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液体透镜阵列领域,方法步骤包括,将带有孔阵列的模板孔正对下导电膜地置于下基板之上,使下基板的上表面与模板之间保持预设间距,往下基板的上表面与模板之间注入疏水材料溶液,去除溶剂形成疏水层,在下基板上制备围堰形成盒体,往盒体内先注入非导电液体,再注满与非导电液体不相溶的导电液体,最后用一面涂镀有上导电膜的上基板封盖。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获得的疏水层精度更高,相邻的非导电液体不易粘连,可以有效稳定透镜光轴,防止图像失真,具有高集成度以及良好的光学性,模板可重复利用,便于大量生成,可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光通讯等诸多微纳光学领域。

    一种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变焦微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0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84856.7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变焦微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液体透镜阵列领域,方法步骤包括,将带有孔阵列的模板孔正对下导电膜地置于下基板之上,使下基板的上表面与模板之间保持预设间距,往下基板的上表面与模板之间注入疏水材料溶液,去除溶剂形成疏水层,在下基板上制备围堰形成盒体,往盒体内先注入非导电液体,再注满与非导电液体不相溶的导电液体,最后用一面涂镀有上导电膜的上基板封盖。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获得的疏水层精度更高,相邻的非导电液体不易粘连,可以有效稳定透镜光轴,防止图像失真,具有高集成度以及良好的光学性,模板可重复利用,便于大量生成,可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光通讯等诸多微纳光学领域。

    一种α相CsPbI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11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64804.9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钙钛矿薄膜领域,主要涉及一种α相CsPbI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1)将CsI和PbI2溶解于溶剂中,得到CsPbI3前驱体溶液;(2)将CsPbI3前驱体溶液旋涂于基底表面上,经过第一次静置,再在所述基底上滴加二苯基次膦酰氯溶液,再经过第二次静置直至基底表面颜色从黄转黑,旋转基底;(3)对基底进行退火处理,在基底上得到所述α相CsPbI3薄膜。本申请的α相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操作便利,成本低,成膜性好,条件容易达成,便于工厂规模化生产。通过该方法制得的α相CsPbI3薄膜结晶性好,表面致密平整,相稳定性高,对光伏材料的可拓展生产有重要意义。

    一种α相CsPbI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119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4804.9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钙钛矿薄膜领域,主要涉及一种α相CsPbI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1)将CsI和PbI2溶解于溶剂中,得到CsPbI3前驱体溶液;(2)将CsPbI3前驱体溶液旋涂于基底表面上,经过第一次静置,再在所述基底上滴加二苯基次膦酰氯溶液,再经过第二次静置直至基底表面颜色从黄转黑,旋转基底;(3)对基底进行退火处理,在基底上得到所述α相CsPbI3薄膜。本申请的α相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操作便利,成本低,成膜性好,条件容易达成,便于工厂规模化生产。通过该方法制得的α相CsPbI3薄膜结晶性好,表面致密平整,相稳定性高,对光伏材料的可拓展生产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高折射率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

    公开(公告)号:CN11662678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10316.3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折射率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属于透镜制造技术领域,该电润湿变焦透镜以离子液体作为导电液体,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烷氧基修饰的咪唑阳离子[CnOCmMIM]+,在一般离子液体工作温度宽的基础上,还使导电液体具有折射率高、热稳定性高、电化学窗口宽、电化学稳定性好、近红外透过率高的优点,可用于制作电润湿变焦透镜,在保持液体透镜原有优点的同时,拓宽可变焦范围,实现近红外成像功能,可应用于高速摄像机、手机、相机、望远镜等领域。

    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34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09601.4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润湿液体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该液体透镜包括:基底;封装外壳,与所述基底顶部连接以围合成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内装有互不相溶的极性工作介质和非极性工作介质;疏水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顶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微纳仿生介电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该液体透镜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固‑液表面之间的接触线钉扎效应而导致接触角滞后大以及大电压下接触角饱和的问题以及增大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液体接触角和降低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液滴曲率半径变化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