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型换热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87610A

    公开(公告)日:2001-03-14

    申请号:CN99801795.7

    申请日:1999-0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46 F28D9/005 F28F3/083 F28F9/026 Y10S165/368

    Abstract: 板型热交换器,通过叠放纵横比(=纵向长度(Y)/横向长度(X))为1.5的传热板(P3)而构成。传热板(P3)为近似矩形的平板,在它的表面上,形成有波浪状的传热促进面(20a),(30a)。在左下部分、右上部分、左上部分以及右下部分这四个角上,分别形成有:为第1条流路的流入口的第1个开口(21a)、为第1条流路的流出口的第2个开口(22a)、为第2条流路的流入口的第3个开口(23a)、为第2条流路的流出口的第4个开口(24a )。在每一个开口(21a )~(24a )的周围设有向表面侧或者背面侧突出的密封部(12a)~(15a)。对密封部(12a)~(15a)设置了多根抑制制冷剂在流路中发生偏流的肋条(51)~(57)。

    板型换热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4213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99801795.7

    申请日:1999-0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46 F28D9/005 F28F3/083 F28F9/026 Y10S165/368

    Abstract: 板型热交换器,通过叠放纵横比(=纵向长度(Y)/横向长度(X))为1.5的传热板(P3)而构成。传热板(P3)为近似矩形的平板,在它的表面上,形成有波浪状的传热促进面(20a),(30a)。在左下部分、右上部分、左上部分以及右下部分这四个角上,分别形成有:为第1条流路的流入口的第1个开口(21a)、为第1条流路的流出口的第2个开口(22a)、为第2条流路的流入口的第3个开口(23a)、为第2条流路的流出口的第4个开口(24a)。在每一个开口(21a)~(24a)的周围设有向表面侧或者背面侧突出的密封部(12a)~(15a)。对密封部(12a)~(15a)设置了多根抑制制冷剂在流路中发生偏流的肋条(51)~(5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