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Providencia sp.DCX在生物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5697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83688.9

    申请日:2022-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Providencia sp.DCX在生物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菌株DCX利用LB培养基生长,培养条件为150r/min、30℃,pH为5‑9,接菌量2%,接种时向LB培养基中加入亚硒酸钠母液,体系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为1‑30mM,菌株DCX培养4‑24h,得到纳米硒。菌株DCX对亚硒酸钠的耐受浓度高达到30mM,在Na2SeO3浓度为1‑30mM条件下均能合成球形纳米硒颗粒,体系pH 5‑9时,菌株DCX均能合成纳米硒颗粒,这表明菌株DCX合成纳米硒的能力受到的外界干扰较小,在Na2SeO3浓度为1mM,pH为6时,菌株的生长和还原能力最好,在17h内对1mM Na2SeO3还原率接近100%。此外在菌株DCX还原亚硒酸钠的过程中有胞外EPS和GSH等物质的参与。本发明在生物合成纳米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种芽孢杆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04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330089.3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芽孢杆菌,所述的芽孢杆菌,2018年于贵州省开阳县富硒茶厂的泥土样品经过7次平板稀释涂布法,将所述泥土样品涂布在LB培养基上,30±0.5℃,150±5r/min条件下培养获得菌液;所述芽孢杆菌的菌株的细胞形态为杆状,大小为3‑5μm;所述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为杆状,其16S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MN371282。本发明所述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SeO32‑,且具有将其还原为不同粒径的单质纳米硒颗粒的能力。

    一种非热等离子体与过渡金属协同催化CO2加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0214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195131.1

    申请日:201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减排和二氧化碳转化领域,涉及一种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H4和CO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使CO2和H2分子活化并形成均匀分布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活化物种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放置的催化剂上发生加氢反应,选择性生成CH4、CO、CH4和CO混合物;反应气CO2和H2比例不固定。该方法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H4和CO。该方法对气体的来源和组成没有特殊要求或者限制,因而对于各种组成的CO2和H2气体具有普适性。本技术方法可应用于高浓度CO2的加氢转化,也可用于低浓度工业气体和地下煤气化气体中CO2的加氢转化。

    一种脱氮副球菌及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85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179099.2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氮副球菌及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富硒泥土样品筛选分离出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其对高浓度的亚硒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且可以将SeO32‑还原成单质硒。脱氮副球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537。脱氮副球菌菌株在浓度为1~80mM亚硒酸盐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还原亚硒酸盐的能力,当亚硒酸盐浓度达到20mM和50mM时,亚硒酸盐还原率仍超过60%。同时该菌株合成的纳米硒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一种脱氮副球菌及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853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79099.2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氮副球菌及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富硒泥土样品筛选分离出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其对高浓度的亚硒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且可以将SeO32‑还原成单质硒。脱氮副球菌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537。脱氮副球菌菌株在浓度为1~80mM亚硒酸盐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还原亚硒酸盐的能力,当亚硒酸盐浓度达到20mM和50mM时,亚硒酸盐还原率仍超过60%。同时该菌株合成的纳米硒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一种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

    公开(公告)号:CN10320424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097888.0

    申请日:2013-03-25

    Abstract: 一种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属于装配自动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它包括多轴调姿平台(1)、调姿平台框架(2)、长轴进给机构(3)、车身框架(4)、左右转动机构(5)、辅助支撑机构(6)、液压支腿(7)、驱动轮系(8)、车体底架(9)、转向轮系(10)、驾驶室(11)、液压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其中五轴姿态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和调控,余下一轴的姿态为手动调控,架车的行走采用电瓶车方式驱动。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定位精度高、机动性好、稳定性强的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提高发动机安装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发明也可适用需多轴调姿的重型复杂轴类零部件自动化安装作业。

    一种高产靛蓝的工程菌制备靛蓝及其染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41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56252.X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靛蓝的工程菌制备靛蓝及其染布的方法,所述高产靛蓝的工程菌E.coli_IifC2D2能够异源表达吲哚氧化酶iifC2D2;所述吲哚氧化酶iifC2D2包含了两个组分,分别是加氧酶组分iifC2和还原酶组分iifD2;通过所述高产靛蓝的工程菌E.coli_IifC2D2制备靛蓝的方法如下:步骤1,利用LB培养基培养所述高产靛蓝的工程菌E.coli_IifC2D2;步骤2,配制表面响应优化的色氨酸培养基;步骤3,利用步骤1中所述高产靛蓝的E.coliBL21(DE3)工程菌制备靛蓝;步骤4,得到微生物合成靛蓝粉末;步骤5,利用步骤4中得到的微生物合成靛蓝粉末染布。本发明靛蓝生产及染布的方法具有培养时间短、靛蓝产量高、合成过程绿色无毒等优势,具有优秀的工业应用潜力。

    一种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

    公开(公告)号:CN10320424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97888.0

    申请日:2013-03-25

    Abstract: 一种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属于装配自动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它包括多轴调姿平台(1)、调姿平台框架(2)、长轴进给机构(3)、车身框架(4)、左右转动机构(5)、辅助支撑机构(6)、液压支腿(7)、驱动轮系(8)、车体底架(9)、转向轮系(10)、驾驶室(11)、液压控制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其中五轴姿态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和调控,余下一轴的姿态为手动调控,架车的行走采用电瓶车方式驱动。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定位精度高、机动性好、稳定性强的飞机发动机安装作业用数控电动架车,提高发动机安装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发明也可适用需多轴调姿的重型复杂轴类零部件自动化安装作业。

    二腔体工件空间嵌入/退出装卸图像自动测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19244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70420.4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一种空间任意坐标下的二个腔体工件的嵌入或退出装卸图像自动控制装置,包括高清晰度工业相机、编码光源、辅助光源、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和五维精密云台,高清晰度工业相机、编码光源、辅助光源安装在五维精密云台的台面Z形支撑架上;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固定在底座的上部后端,五维精密云台控制器固定在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上面,截面大腔体工件由固定支撑架固定,截面小腔体工件固定在移动载物车的空间多方向和多角度调整平台上;控制台通过控制线和移动载物车相连,便于截面小腔体工件进入或退出移动。本发明通过控制空间腔体中心线重合的图像测控方法和装置,保证二个以上大型腔体工件嵌入或退出的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非热等离子体与过渡金属协同催化CO2加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0214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195131.1

    申请日:201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减排和二氧化碳转化领域,涉及一种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H4和CO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使CO2和H2分子活化并形成均匀分布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活化物种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放置的催化剂上发生加氢反应,选择性生成CH4、CO、CH4和CO混合物;反应气CO2和H2比例不固定。该方法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H4和CO。该方法对气体的来源和组成没有特殊要求或者限制,因而对于各种组成的CO2和H2气体具有普适性。本技术方法可应用于高浓度CO2的加氢转化,也可用于低浓度工业气体和地下煤气化气体中CO2的加氢转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