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9441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145977.1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 G02B9/60 , G02B27/0025
Abstract: 一种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有效修正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的像散及彗差。
-
公开(公告)号:CN103091817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110724.2
申请日:2012-04-11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4 , G02B9/60 , G02B13/0045 , G02B13/18
Abstract: 一种摄影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R5/R6满足特定范围时,可通过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使第三透镜的正屈折力适宜,有利于减少系统敏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436057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110446497.6
申请日:2009-01-14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用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前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上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二透镜为塑料材质;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前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上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三透镜为塑料材质;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后表面为凹面,第四透镜上设置有反曲点;一光圈,其置于被摄物与第二透镜之间;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镜间距为T12,整体摄像用透镜组的焦距为f,其关系为:(T12/f)*100>0.7;摄像用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数为四片。本发明可有效缩小透镜组体积、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更能同时获得较高的解像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540420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110025321.3
申请日:2011-01-18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18 , G02B9/06 , G02B13/003
Abstract: 一种薄型摄像光学镜组,由光轴的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有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并且第一透镜物侧面与第一透镜像侧面均可为凸面,且第一透镜包含有至少一非球面。而第二透镜物侧面可为一凹面,第二透镜像侧面可为一凸面,且第二透镜物侧面与第二透镜像侧面均可为非球面。其中,薄型摄像光学镜组还可包括一光圈及一成像面。通过薄型摄像光学镜组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圈、成像面及其相对关系的调整,可有效缩小体积、降低敏感度及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81144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295856.2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 G02B13/006
Abstract: 一种摄像用光学镜片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沿着光轴排列的: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像侧光学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光学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由塑料材料所制成,其物侧光学面为凸面,且其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可为非球面;另可包含光圈与设置于成像面处的影像感测组件,以供被摄物成像;所述的摄像用光学镜片组满足特定的条件。藉此,本发明除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还可减小摄像用光学镜片组总长,以应用于广角使用目的相机、手机相机等小型电子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2375213B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010250962.4
申请日:2010-08-10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影光学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该摄影光学镜片组另设置有一光圈及一电子感光元件,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且该摄影光学镜片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4片。本发明通过上述镜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缩小镜头体积,且能获得较高的解像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213819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010154318.7
申请日:2010-04-08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撷取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其中,该影像撷取透镜系统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整体影像撷取透镜系统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满足下列关系式:-2.0<R4/f<-0.2;0.5<(T34/f)*100<20.0。通过上述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缩短系统的总长度,兼具广视场角特性,并可提高成像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95642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168546.7
申请日:2009-08-18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后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前表面为凹面后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至少一表面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二透镜为塑胶材质;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后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至少一表面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成像光学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数限制为三片;整体成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一透镜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色散系数为V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其关系为:0.8<f/f1<1.8;0<|f/f2|<0.8;0<|f/f3|<0.7;20<V1-V2<38;0.13<T23/f<0.21。
-
公开(公告)号:CN10203329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74159.4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影用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后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前表面与第一透镜后表面互相胶合;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后表面为凹面,第四透镜上设置有反曲点;一光圈,其置于被摄物与第三透镜之间;摄影用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数限制为四片;整体摄影用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关系为:0.8<f/f1<2.1。本发明可以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并有效控制镜头的光学总长度,使其兼具小型化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95642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168546.7
申请日:2009-08-18
Applicant: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光学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后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前表面为凹面后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至少一表面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二透镜为塑胶材质;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前表面为凸面后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至少一表面设置有非球面,且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成像光学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数限制为三片;整体成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一透镜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色散系数为V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其关系为:0.8<f/f1<1.8;0<|f/f2|<0.8;0<|f/f3|<0.7;20<V1-V2<38;0.13<T23/f<0.2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