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合构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5578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910982572.7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在卡合部设为可移动的卡合构件中,其移动机构能承受较大负荷。卡合构件(4)具备插入组装于车身侧(100)的固定孔(101H)中的卡合部(40),安装长条状的布线材料(2、3)的安装部(41)及连结卡合部(40)和安装部(41)的连结部(49R、49L)。通过连结部(49R、49L)能在通过安装部(41)安装的布线材料(2、3)的长度方向(X)上伸缩,且卡合部(40)侧设为能在与长度方向(X)和卡合部(40)向固定孔(101H)的插入方向(Z)双方正交的正交方向(Y)上以安装部(41)侧为支点摆动,卡合部(40)能向长度方向(X)和正交方向(Y)移动。作为将卡合部(40)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X10)内的移动限制单元,设置有突出部(40Y)及贯通部(41H)。

    夹持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278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11563377.X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附接基部和锚固件,锚固件包括形成在附接基部上的柱状部和形成在柱状部上的一对接合腿部。在将锚固件插入到形成在对象构件上的附接孔中时,锚固件被保持在附接孔中,从而将夹持件附接至板件。夹持件还包括防旋转机构,该防旋转机构构造成:在将所述锚固件保持在附接孔中的情况下,防止柱状部相对于附接孔旋转。防旋转机构包括形成在柱状部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一对突出部和形成在柱状部的另一端部部分上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形成在柱状部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一对突出部分别具有形成在该一对突出部上的通孔。

    布线材料的捆扎结构以及卡合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16974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171400.4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布线材料的捆扎结构以及其中使用的卡合构件,其中,在将布线材料安装于卡合构件而布设于车身侧时能够使卡合构件的卡合部可靠插入于车身侧固定孔,并不易发生将卡合构件相对于布线材料安装时的作业性降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布线材料的捆扎结构由长条状的布线材料、捆扎布线材料的捆扎构件、以及具有用于组装至车身的卡合部的可动主体部和与布线材料一起被捆扎构件捆扎保持的被捆扎部的卡合构件形成。被捆扎部具有与布线材料对置的主部及从主部延伸出而与布线材料抵接的脚部。可动主体部具有配置为在空隙内能够在布线材料上滑动的滑动部,其位置通过该滑动能够相对于被捆扎部移动。

    扎带
    4.
    发明授权
    扎带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77167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622139.9

    申请日:2016-08-01

    Abstract: 具有期望长度的柔性束带以及与所述束带的一个纵向端部连接的带扣的扎带可以包括:齿条齿,所述齿条齿形成在所述束带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沿所述束带的纵向设置;接合条,所述接合条定位在所述带扣的通孔中并且被构造为围绕与所述带扣的内壁连接的其近端变形;以及形成在所述接合条中的接合爪。所述接合条被构造为由于与插入到所述带扣的通孔中的束带接触而变形,使得在所述束带插入到所述带扣的通孔中并且被拉紧的紧固状态下,在所述接合爪的接合面与所述齿条齿之一的齿面之间形成交叉角。

    缆线捆扎件
    5.
    发明公开
    缆线捆扎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65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935251.8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缆线捆扎件可以包括:期望长度的条带,条带被构造成围绕成束的捆扎物品进行缠绕;以及卡扣,卡扣连接到条带的近端部分并且具有条带插入孔。条带包括基部部分和功能性部分,基部部分从卡扣以线性方式延伸,功能性部分具有第一线性部分和第二线性部分。第一线性部分在第一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基部部分的远端部。第二线性部分在第二线性部分的近端部处连接至第一线性部分的远端部。第一线性部分相对于基部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一角倾斜。第二线性部分相对于第一线性部分沿条带缠绕方向以第二角倾斜。第一角被确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二角。

    捆扎构件以及卡合构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78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1344360.2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用于形成为使捆扎布线材料的卡合构件容易应用于自动捆扎布线材料的装置的结构、且容易形成该结构的捆扎构件。捆扎构件(5)具有带部(5B)和带扣部(5A)。带扣部(5A)成为相对于自身的下表面(52)向上方延伸的柱状并具有带插通部。带部(5B)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的第一侧部起相对于下表面(52)而朝向第一侧向斜下方延伸。带插通部从与带扣部(5A)的左右方向(Y)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二侧部起相对于下表面(52)而朝向第一侧向斜上方贯通。在卷绕并捆扎了布线材料的外周的捆扎构件(5)中,带扣部配置为在布线材料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以与该宽度方向成为垂直的方式向上方立起。

    缆绳系捆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81619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716234.5

    申请日:2016-0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2/08

    Abstract: 一种缆绳系捆装置,可包括带和带的近端连接到其上的带扣。当围绕被夹持的物品卷绕的带通过入口端被插入带扣的插孔内并且然后被收紧时,带能被锁定到带扣同时带围绕被夹持的物品被紧固。在带被锁定到带扣之后,从带扣的插孔的出口端拉出的带的过多部分被切掉同时留下保留部分。带扣具有保护部分,其构造成用于覆盖带的保留部分的两侧。保护部分被构造为用于覆盖带的保留部分的切割表面的所有的四个拐角。

    紧固件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1789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210249345.1

    申请日:2012-06-06

    Inventor: 平川胜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21/0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锚状物的紧固件,所述锚状物被构造为插入到形成于面板中的安装孔内,其中,所述锚状物包括支柱、被定位在支柱的至少一侧上的至少一个接合带、以及形成在支柱远端且具有与安装孔的形状对应的平面形状的导向块。当所述锚状物插入到安装孔内时,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带能够在向内弯曲的同时穿过安装孔并且接合安装孔的周边。导向块被构造为仅当锚状物的轴线被定位为实质上垂直于面板表面时才能穿过安装孔。

    车辆用保持部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4621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695753.3

    申请日:2015-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32 B60R16/0215 F16B21/16 F16L3/1025 F16L3/1075

    Abstract: 一种保持部件,一体地具有固定托架的收容部和可装卸地保持规定构件的保持部,且抑制被固定的托架的晃动。车辆用保持部件(1)具有将安装件(101)从下侧开口(11H)向上方进行收容并卡合固定的固定部(10),和将上侧保持部(21)和下侧保持部(22)卡合来保持规定构件(5)的保持部(20),以将设在上侧保持部(21)的卡合部(23)收容并卡合在设在下侧保持部(22)的卡合收容部(24)内的状态下,设在卡合部(23)上的按压部(200)将被固定部(10)卡合固定的安装件(101)向下方按压。

    安装结构
    10.
    发明公开
    安装结构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55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443348.8

    申请日:2024-10-16

    Inventor: 平川胜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结构。在电子控制部件(10)与托架(1A)的安装状态下,侧壁部(2)维持向与底壁延伸方向(X1)的相反的外方向(X2)推压挠曲后的挠曲状态,通过因该挠曲状态产生的侧壁部(2)的复原力而该侧壁部(2)将电子控制部件(10)向底壁延伸方向(X1)持续按压,下表面侧卡定部(13)保持推压底壁卡定部(3A)的状态,并且弹性上推片(3B)维持向高度方向(Z1)的下方向被按下的按下状态,通过因该按下状态产生的弹性上推片(3B)的复原力而该弹性上推片(3B)将电子控制部件(10)向高度方向(Z1)的上方向持续上推而使电子控制部件(10)从底壁部(3)浮起,安装用侧面部(12)保持推压侧壁上端侧卡定部(2A)的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