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体鼓、驱动轴、感光体鼓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及复合机

    公开(公告)号:CN1097657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238581.7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偏心且容易插拔驱动轴的感光体鼓。该感光体鼓包括圆筒状的鼓主体和嵌合在所述鼓主体的轴向的两端附近的一对凸缘,至少一个所述凸缘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供用于对所述感光体鼓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轴穿过且半径比所述驱动轴大,所述感光体鼓具有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多个嵌合用突起部。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82705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510282681.X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片感光体,其是在导电性基体上层叠有层叠型感光层或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层叠型感光层至少依次层叠有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按全部感光体成分的5~17重量%的范围含有氟类树脂微粒及其聚集体,上述氟类树脂微粒具有0.1~0.5μm的平均一次粒径,上述聚集体具有1~3μm的定方向切线径,上述聚集体的个数为上述氟类树脂微粒的个数的10~40%。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8270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282681.X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片感光体,其是在导电性基体上层叠有层叠型感光层或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层叠型感光层至少依次层叠有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按全部感光体成分的5~17重量%的范围含有氟类树脂微粒及其聚集体,上述氟类树脂微粒具有0.1~0.5μm的平均一次粒径,上述聚集体具有1~3μm的定方向切线径,上述聚集体的个数为上述氟类树脂微粒的个数的10~40%。

    感光体鼓、驱动轴、感光体鼓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及复合机

    公开(公告)号:CN109765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11238581.7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偏心且容易插拔驱动轴的感光体鼓。该感光体鼓包括圆筒状的鼓主体和嵌合在所述鼓主体的轴向的两端附近的一对凸缘,至少一个所述凸缘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供用于对所述感光体鼓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轴穿过且半径比所述驱动轴大,所述感光体鼓具有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多个嵌合用突起部。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3039B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610170065.6

    申请日:2006-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5/0525 G03G5/047 G03G5/0517 Y10S430/103

    Abstract: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涂敷工序(S3),将包括具有升华性的抗氧化剂及光导电性物质的涂液涂敷到导电性支撑体上,形成第一涂膜;第一干燥工序(S4),使第一涂膜加热干燥并形成第一感光层;第二涂敷工序(S5),将第一涂敷工序中使用的涂液涂敷到第一感光层,并形成第二涂膜;以及第二干燥工序(S6),使第二涂膜加热干燥并形成第二感光层,在第二干燥工序中,使干燥条件与第一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条件不同,以使抗氧化剂的升华率低于第一干燥工序中的抗氧化剂的升华率。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3039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610170065.6

    申请日:2006-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5/0525 G03G5/047 G03G5/0517 Y10S430/103

    Abstract: 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涂敷工序(S3),将包括具有升华性的抗氧化剂及光导电性物质的涂液涂敷到导电性支撑体上,形成第一涂膜;第一干燥工序(S4),使第一涂膜加热干燥并形成第一感光层;第二涂敷工序(S5),将第一涂敷工序中使用的涂液涂敷到第一感光层,并形成第二涂膜;以及第二干燥工序(S6),使第二涂膜加热干燥并形成第二感光层,在第二干燥工序中,使干燥条件与第一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条件不同,以使抗氧化剂的升华率低于第一干燥工序中的抗氧化剂的升华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