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638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54765.0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nventor: 束敏峰 , 杨闰悦 , 范卓阳 , 孙春鸣 , 吴瑞昕 , 陈曦 , 田若彤 , 卞莎莎 , 高洋 , 刘嵘 , 张巍 , 杨国威 , 代玮玮 , 赵翔 , 戴灏忱 , 王翰林 , 颜志平
IPC: A61K31/706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西他滨联合RRx‑001在治疗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采用了RRx‑001联合地西他滨用药方案,在胶质瘤细胞系应用后检测其CD47表达水平,证明活化TAM的通路。进而在原位立体注射胶质瘤的小鼠模型中联合用药,并在抑制胶质瘤的生长,改善小鼠生存期,改善巨噬细胞活性等方面与单药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相对比,发现联合用药可活化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显著抑制胶质瘤的生长,改善胶质瘤小鼠生存期,且二者联用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8080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77431.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nventor: 束敏峰 , 吴瑞昕 , 张巍 , 孙春鸣 , 杨闰悦 , 陈曦 , 田若彤 , 卞莎莎 , 高洋 , 刘嵘 , 杨国威 , 范卓阳 , 代玮玮 , 赵翔 , 戴灏忱 , 王翰林 , 颜志平
IPC: A61K31/444 , A61K31/39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D47抑制剂联合IDH1‑R132H靶向抑制剂在治疗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于RRx‑001和Ivosidenib联合用药应用后检测不同胶质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进一步在C57BL/6小鼠颅内原位成瘤模型中验证抗肿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RRx‑001和Ivosidenib联合用药在体内外均比单给药具有更强的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能力,二者联用对于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因此,RRx‑001和Ivosidenib联合用药能为临床上治疗胶质瘤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42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878792.1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IGF2BP3基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在各类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IGF2BP3基因,检测胶质瘤的生存情况以及在共培养系统中检测中性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情况,表明胶质瘤中IGF2BP3的高表达可以通过m6A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分泌CSF3促进中性粒细胞炎性死亡,促进肿瘤进展,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体内实验表明,采用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抑制IGF2BP3基因,可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并提高胶质瘤小鼠生存期,靶向抑制IGF2BP3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抑炎作用从而抑制胶质瘤生长。本发明为治疗胶质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靶标,具有较高的潜在临床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4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878792.1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IGF2BP3基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在各类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IGF2BP3基因,检测胶质瘤的生存情况以及在共培养系统中检测中性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情况,表明胶质瘤中IGF2BP3的高表达可以通过m6A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分泌CSF3促进中性粒细胞炎性死亡,促进肿瘤进展,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体内实验表明,采用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抑制IGF2BP3基因,可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并提高胶质瘤小鼠生存期,靶向抑制IGF2BP3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抑炎作用从而抑制胶质瘤生长。本发明为治疗胶质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靶标,具有较高的潜在临床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08504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9194.X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35/763 , A61K31/55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溶瘤单疱病毒oHSV联合BET抑制剂JQ1在治疗恶性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通过体外实验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BET抑制剂JQ1能够促进BRD4复合体与病毒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促进HSV复制;进一步通过小鼠模型实验,在动物水平上采用oHSV重组病毒+JQ1的联合用药方案,验证了JQ1能够促进oHSV的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联用JQ1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基础上能够促进HSV复制,增加HSV溶瘤活性,进一步杀伤肿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发明为治疗恶性胶质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联合药物方案,oHSV重组病毒联合JQ1在治疗恶性胶质瘤中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428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5173.1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nventor: 束敏峰 , 孙春鸣 , 杨国威 , 吴瑞昕 , 杨闰悦 , 陈曦 , 田若彤 , 卞莎莎 , 高洋 , 刘嵘 , 张巍 , 范卓阳 , 代玮玮 , 赵翔 , 戴灏忱 , 王翰林 , 颜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NSUN5基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在细胞水平上分析和检测了NSUN5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NSUN5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具有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本发明进一步通过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胶质瘤中NSUN5的上调可以通过β‑catenin/CD47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动物实验表明,通过靶向NSUN5可以起到抑制胶质瘤生长和延长胶质瘤小鼠生存期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胶质瘤免疫治疗靶标,可以通过研发针对该基因或蛋白的激动剂,为进一步探索具有转化潜力的临床小分子药物奠定了基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