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196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718335.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面活性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碳前驱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到装满盐晶体的抽滤漏斗中抽滤除去多余的溶液后进行干燥焙烧;将焙烧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水洗和酸洗后与杂原子掺杂剂混合均匀高温焙烧,得到所述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普适性强,可以用于合成一系列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催化、电池和光催化等领域。

    一种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6984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1609462.X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为首先将前驱体、表面活性剂、氮源和催化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通过旋转涂膜的方式涂在基底上后干燥挥发有机溶剂;最后高温焙烧去除表面活性剂,得到所述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本发明制得的氮掺杂介孔金属氧化物薄膜厚度为50‑5000nm,介孔孔径为5‑40nm,比表面积为100‑2800m/g。本制备方法普适性强,可以合成一系列氮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适于放大生产。

    一种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19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18335.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表面活性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碳前驱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到装满盐晶体的抽滤漏斗中抽滤除去多余的溶液后进行干燥焙烧;将焙烧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水洗和酸洗后与杂原子掺杂剂混合均匀高温焙烧,得到所述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普适性强,可以用于合成一系列二维介孔碳载单原子材料,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催化、电池和光催化等领域。

    基于MIMO通信系统模拟移相器的网络强干扰消除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270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0011398.1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蒋轶 张威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MIMO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MIMO通信系统的模拟移相器网络强干扰消除算法。本发明在MIMO接收机受到不明方向的强信号干扰时,通过模拟域的移相器网络对接收到的被干扰信号进行“白化”操作;从而在模拟域降低该强干扰的影响,降低系统对ADC精度的要求,并且防止量化噪声过大导致数字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在数字端利用MSE进行信道均衡后得到最终的数字信号。该算法对于强干扰源的方向、数目都无特定要求,对于不同情况下的干扰具有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于传统的仅仅在数字域进行干扰消除算法有很大的性能提升,在使用12bit精度的ADC时,算法能消除比信号强80dB的干扰,而且移相器网络在工程上也易于实现。

    智能pH催化响应型微纳机器人、其组装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66313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023750.3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pH催化响应型微纳机器人,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内部共负载琥珀酰化β‑乳球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的多孔骨架,其中,琥珀酰化β‑乳球蛋白为经过琥珀酰化改性的β‑乳球蛋白,多孔骨架为ZIF‑L金属有机框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pH催化响应型微纳机器人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β‑乳球蛋白进行琥珀酰化改性得到琥珀酰化β‑乳球蛋白;步骤二,将琥珀酰化β‑乳球蛋白、过氧化氢酶以及2‑甲基咪唑水溶液混合,并加入锌离子溶液,连续搅拌预定时间,离心分离得到智能pH催化响应型微纳机器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pH催化响应型微纳机器人作为载体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介孔多层螺旋状手性氮掺杂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84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697243.6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多层螺旋状手性氮掺杂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盐酸多巴胺为碳源和氮源,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为模板剂,甲基苯酚有机小分子为结构导向剂,甲基苯有机小分子为扩孔剂,无机碱为催化剂,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首先制备出聚多巴胺纳米球,然后经过焙烧去除材料中的模板剂,同时聚多巴胺纳米球进行碳化,从而得到一种介孔多层螺旋状手性氮掺杂碳纳米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简单,湿法制备,原料易得,适于放大生产,在分离、环境、能源、催化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杂原子掺杂三维分级多孔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其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2061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50414.3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杂原子掺杂三维分级多孔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其产品和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申请制备方法包括:将碳前驱体、酸性结构导向剂、KOH和异质元素掺杂剂分散于水中并加热形成悬浊液,并将悬浊液在空气氛围下干燥之后,转移至惰性气氛中进行焙烧,以及将焙烧所得产物依次进行酸洗、水洗、干燥,获得杂原子掺杂三维分级多孔硬碳负极材料。本申请制备方法不仅大幅简化了制备流程并降低能耗成本,使得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有利于商业化应用,而且可以基于各组分的配比有效调控孔径结构,使得孔道连通性好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从而有效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