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巡检用电子影像设备防水通风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584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10982.3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巡检用电子影像设备防水通风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整体呈圆环设置,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缝隙,所述缝隙位于外壳内的部分向内弯折,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进风机和出风机;防护机构,用于对缝隙进行防护,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防护环,所述防护环通过两个固定杆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环的截面呈U型设置;清理机构,用于对防护环内部和缝隙进行清理,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环,两个所述驱动环之间设有两块清理板,两块所述清理板分别与两个驱动环固定连接。本发明中可以避免水渍进入设备内部,且可以对水渍进行吸收,不会对设备内部造成影响。

    基于边缘计算和多区域协同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355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12385.X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边缘计算和多区域协同的配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涉及故障定位方法技术领域,基于配网线路,部署边缘感知节点,通过边缘感知节点采集配网数据,并在边缘感知节点处对配网数据进行预处理,于边缘感知节点中嵌入决策树模型,基于决策树模型实现边缘计算功能,对采集到的配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检测潜在的故障。该方法通过在配网线路的各个区域部署边缘感知节点,并引入决策树模型实现故障检测,使得故障信息能够在边缘节点处实现实时分析与处理,利用加权投票算法进行多区域协同处理,当某一区域检测到故障时,与其他区域的边缘感知节点共同参与故障信息的比对与验证,从而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方便移动的继电保护器移动架

    公开(公告)号:CN115875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34184.0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继电保护器移动架,涉及继电保护器移动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主体为矩形结构,且底座的内部呈直线阵列开设有两处横向槽,底座共设有两处,且两处底座为轴接结构,底座中所开设的横向槽均为单向贯通结构,且每处底座的外侧呈对向安装有两处底板,底板的外侧还安装有移动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在进行挪动时无法进行快速的形态变化以方便于不同环境进行使用,进而存在着局限性的问题,在当气体进入到承载箱内部时,不但可以通过风流将挡板进行顶开,而且通过风流的吹动将继电保护器中的灰尘进行快速的清除,避免因灰尘的存在而对继电保护器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一种柱杆式巡线辅助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33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37287.2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巡检维护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杆式巡线辅助装置。包括卡钳组件、万向连接组件、角度控制组件、柱杆组件;卡钳组件包括C形卡座、夹板;万向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座、十字转轴、下连接座;角度控制组件包括套筒、摆板、拉板;柱杆组件包括支撑筒以及操作杆。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其在传统的固定式辅助工具的基础上实现了角度可调功能,使其可以绕过正面或侧面阻碍物后夹取线缆等结构,利用螺纹套筒配合螺杆结构,在充当夹持导向机构的同时,在拆卸过程中,通过从螺纹套筒深处的螺杆可主动退出可能粘附在夹板上的线缆,解决粘附无法脱离问题。

    一种针对电网系统的多源数据综合预测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76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92986.3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数据预测和处理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电网系统的多源数据综合预测处理方法。通过在电网系统每个节点部署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并进行校验和标准化处理,形成全局和本地的标准化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局指导模型和本地学习模型,通过知识传递实现数据的高效预测。同时,引入信任函数和信任阈值机制,确保预测数据的可靠性。最后,根据全局和本地数据的特征与趋势,制定相应的决策规则,实现对电网系统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电网数据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且通过全局与本地模型的结合,增强了对电网系统特殊情况的适应性,为智能电网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