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3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55468.2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H02J3/24 , G06Q50/06 , G06N3/0499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力系统惯量安全区评估方法,具体如下:S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在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下,得出频率偏差及频率变化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电力系统区域等效惯量;S2、计算系统临界惯量,将区域等效惯量与系统临界惯量进行比较,得出惯量安全区;S3、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惯量安全区评估模型,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优惯量安全区评估模型,将待测数据输入最优惯量安全区评估模型,输出该电力系统是否为惯量安全区。本发明提供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力系统惯量安全区评估方法,解决了现有电力系统惯量评估方法复杂,所得结果不直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55473.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惯量及阻尼自适应VSG控制方法:S1、通过等效转换得到VSG转子运动方程;S2、在有功‑频率控制环中引入调速器,得到VSG无功‑电压控制方程;S3、对VSG并网系统进行电路模型等效,得到输出有功功率方程,得出惯量与阻尼之间关系;S4、对扰动情况下功角特性和角频率振荡进行分析,总结出惯量自适应机理;S5、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对电网的频率、电压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并调整权重值,实现惯量和阻尼的自适应调节。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惯量及阻尼自适应VSG控制方法,能够协同调节系统惯量和阻尼,稳定频率,降低超调量,该方法在恢复至稳定状态方面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15118.0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46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30/18 , H02J3/38 , H02J3/28 , H02J3/24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光火储一体化打捆外送系统的电源配比优化方法,基于最大峰值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建立新能源场站送出系统稳定裕度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当系统存在振荡风险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调整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机组电源配比,优化系统阻抗使其具有最优的稳定裕度;因此,本发明能够减小送出系统发生宽频振荡的风险,在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提升新能源渗透率,有力保障新能源快速平稳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87430.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基波频率变化的宽频振荡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S2、信号预处理;S3、对宽频振荡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S4、构建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宽频振荡扰动源预警模型;S5、模型部署与评估迭代。本发明考虑系统基频随时间的变化,不依赖于系统基频恒定假设,对于振荡信号的获取更为精确,且通过提取各频段间的共同特征,能够极大的提升在各个频段上的预警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0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55475.2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提出了基于光储协同运行的电力系统惯量提升方法,具体步骤为:获取电力系统的实时频率和额定频率;将实时频率与额定频率作差后取绝对值,得到频率偏差值;在所述电力系统内设置允许标准值和允许最大值,将频率偏差值分别与允许标准值和允许最大值进行比较,得到频率偏差等级区域;在所述频率偏差等级区域采取电网控制方法,获取实时频率后计算频率偏差值,若频率偏差值不大于允许标准值,完成惯量响应,否则重复执行此步骤;所述完成惯量响应后,利用储能的模糊控制提升电力系统的惯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电系统工作时采用混合发电模式产生的频率波动较大影响供电稳定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14767.5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新能源消纳要求和边际效应的资源协同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全年逐小时运行的生产模拟模型计算研究水平年的基础调峰缺口,调峰缺口考虑了研究水平年小时颗粒度的运行,其生产模拟计算结果相对传统方式更为精准。在此基础上,计算配置不同容量单一类型灵活性资源场景下的新能源利用率,研究配置容量与新能源利用率的关系、配置容量与对应系统投资成本的关系,建立新能源利用率/灵活性资源收益边际效应模型,由此各单一类型灵活性资源对于整个规划阶段的技术和经济影响被很好地量化了出来。然后考虑各类型灵活性资源的设备运行特性以及互补特性,结合调峰缺口以及边际效应增速饱和点,最终构建得到各类型灵活性资源的协同规划配置模型,相较单一类型灵活性资源的规划,各类型灵活性资源的协同使得在提高系统灵活性的同时让经济成本进一步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8496.9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8/23213 , H02J3/00 , H02J15/00 , H02J3/28 , H02J3/4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汇集站配套压缩空气储能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新能源汇集站配套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该方法获取新能源汇集站的运行参数和配套压缩空气储能的工作参数,将新能源历史出力数据采取聚类、拟合手段得到预测出力,然后设置新能源配比及出力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新能源消纳率、汇集站上送功率峰谷差率等目标,叠加汇集站及压缩空气储能特性约束,构建新能源‑储能联合运行模型,并求解最优运行策略。本发明在考虑新能源波动性和压缩空气储能运行特性基础上,构建新能源汇集站配套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新能源‑储能联合运行优化模型,可以科学、高效地解决新能源汇集站周边配套压缩空气储能的运行优化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