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0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28924.1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IPC: H04L9/40 , H04L41/142 , H04L41/147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攻击路径预测方法、预测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配电网漏洞信息与拓扑结构;量化设备漏洞价值和设备关键度并利用所述设备漏洞价值和设备关键度计算设备攻击成本;量化设备攻击收益;利用设备漏洞价值、设备攻击成本和设备攻击收益计算设备被成功攻击的概率;建立攻击图,所述攻击图中包含漏洞信息、设备信息和设备被成功攻击的概率信息;利用所述攻击图中的信息计算所有攻击路径的可达概率,并将所有攻击路径的可达概率中的最大者对应的攻击路径作为最佳攻击路径。该配电网攻击路径预测方法、预测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评估漏洞危险性,并预测网络攻击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16034.9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Inventor: 王丽霞 , 赵昊东 , 刘东延 , 杨滢璇 , 杨博 , 李响 , 卢毅 , 冉冉 , 高强 , 冯天民 , 谭澈 , 孙守道 , 杨溢 , 鄂雪娇 , 吴同 , 吴涛 , 多俊龙 , 王妍 , 臧倩婷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碳排放流的网荷侧低碳需求响应效益评估方法,包括:获取系统全年每小时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计算得到系统节点碳势,通过系统节点碳势获取用户动态碳排放因子;根据用户动态碳排放因子,建立用户响应优化模型,该用户响应优化模型以最大化自身碳减排量为目标进行响应,获取用户全年用电行为响应行为模拟结果,即得到用户全年减碳量;根据用户全年减碳量输入减碳效益评估模型评估减碳效益。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碳排放流的网荷侧低碳需求响应的效益评估方法,不仅让用户能够有效感知到用电碳排放因子的时空差异性,从而合理引导用户调节自身的用电行为,实现电力系统减碳,还保证了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88630.0
申请日:2023-11-2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响 , 欧阳强 , 刘劲松 , 朱钰 , 邵宝珠 , 于同伟 , 闫振宏 , 庞振江 , 洪海敏 , 毕刚 , 王同 , 张武洋 , 楚天丰 , 卢岩 , 卢盛阳 , 周家旭 , 厍世达 , 王雪莹 , 杨璐羽 , 田野 , 赵志阳 , 夏聆智 , 黄启权 , 葛俊雄 , 张天放
IPC: H02J13/00 , H04L41/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压分布式即插即用智能感知系统、装置及方法,包括感知节点终端设备、物联网通信模块、集中式管理系统和云端存储系统,所述云端存储系统双向电性连接于集中式管理系统,所述集中式管理系统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于物联网通信模块。本发明通过感知节点终端设备、物联网通信模块、集中式管理系统和云端存储系统的配合使用,具有适用性广和实时性好等特征。实用性广,低压电网的感知和管理,可以应用于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低压电网,支持不同的底层组网协议,即插即用的特性使得在各个项目中的适用性广阔;实时性好,采用分布式的感知节点和云端存储系统,可以实现对低压电网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处理,提高电网监测和管理的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84497.1
申请日:2023-11-2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闫振宏 , 欧阳强 , 刘劲松 , 朱钰 , 邵宝珠 , 于同伟 , 厍世达 , 王阳 , 庞振江 , 洪海敏 , 石明丰 , 葛俊雄 , 王同 , 张武洋 , 李斌 , 楚天丰 , 卢岩 , 卢盛阳 , 王雪莹 , 李响 , 张天放 , 田野 , 赵志阳 , 夏聆智 , 刘飞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分布式电源安全并网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及电能质量监控系统及配网自动化主站;其中,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端与并网及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接,并网及电能质量监控系统的输出端与配网自动化主站的输入端相连接。本发明基于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低压台区光伏安全并网过程的监测保护。在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高了分布式光伏并网过程中的电能质量,可有效的保证并网电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并网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
-
-